王鼎杰做客清華學堂系列講座主講中國傳統(tǒng)史學
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 11月2日,由清華大學團委社團部、清華校友總會文化藝術工作坊、清華大學學生國學社聯(lián)合舉辦的人文古典學堂系列講座第一講在清華學堂舉行,知名文史家王鼎杰以 “從《國史大綱》看中國傳統(tǒng)史學:追尋書寫中國故事的人、書與學派”為主題做演講。
講座中,王鼎杰回顧了錢穆先生少年求學、踏上史學研究道路的經歷,揭示了他在北大開設“中國通史”課程、撰寫《國史大綱》的歷史背景,分析了一代史學大師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時刻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王鼎杰指出,中國歷史上屢次遭受外族入侵,但中華文化得以綿延、傳承千年之久的原因,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沒有斷裂,而錢穆先生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所做出的學術努力,正是為了告訴國人,雖然國土遭到蹂躪,但文化的根基絕不能丟棄,我們應當以溫情和敬意對待傳統(tǒng)中國文化,以一種同情之理解的態(tài)度看待古人。
接下來,王鼎杰還從看歷史的尺度,看歷史的目的、方法,史學編纂上的獨特視角等方面分析了《國史大綱》的獨到之處,以及這部著作在當時和今天巨大的影響力。
最后王鼎杰指出,歷史作為傳達一個民族情感、智慧、共同記憶的載體,當今的我們需要怎樣一部符合新時代的《中國通史》,的確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講座之后,現場的聽眾針對演講中涉及的科舉制度利弊、中日關系與兩國歷史傳統(tǒng)、中國人的民族性等問題進行了提問,王鼎杰結合對時政的獨到眼光,給予了頗有深度又不乏幽默感的解答,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早在1925年,學校在清華學堂增設“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國學院四大導師在這里匯聚,梁啟超、王國維都曾在這里開壇授課。學堂系列講座讓同學們重溫歷史,重新品味國學大師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更加深刻體會到“百年清華,人文日新”。
學堂系列講座將以“在清華園,講述中國人自己的故事”為基本主題線索,以名家分享、討論沙龍為基本形式,積極帶動校園人文氛圍。
供稿:校團委社團部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