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3名志愿者、2個志愿項目受海淀區(qū)志愿者聯(lián)合會表彰
清華新聞網(wǎng)12月6日電(通訊員 蘇裴)12月3日上午,在2013年海淀區(qū)志愿服務工作會議暨海淀志愿者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區(qū)動員大會上,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本科生張藝君、土木工程系本科生肖世澤、航天航空學院本科生董鈺揚榮獲“海淀區(qū)優(yōu)秀志愿者”榮譽稱號;“愛上實驗室”講解隊榮獲“海淀區(qū)優(yōu)秀志愿服務團隊”榮譽稱號;“粉刷匠”工作室榮獲“海淀區(qū)優(yōu)秀志愿者服務項目”榮譽稱號。
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服務總隊以“自我實踐、服務他人、自我教育、推動社會”為宗旨,深入開展具有清華特色的大學生志愿活動。多年來,紫荊總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傳統(tǒng),在20余年的發(fā)展中,涌現(xiàn)了校園講解、扶貧支教、紫荊信箱、情系母校等優(yōu)秀品牌項目。社會進步離不開文明,社會和諧離不開志愿精神。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同學活躍在各式各樣的志愿公益舞臺上,傳播公益正能量,弘揚志愿精神,倡導良好社會風尚。
獲獎同學事跡、獲獎項目簡介:
張藝君:志愿總時間160小時,參與過多個校內外志愿活動,包括校園義務講解講解、情系母校、buddy program、校史館講解、標本館講解、中網(wǎng)引導服務等,在百年校慶期間作為院系骨干志愿者負責校友問卷調查。擔任生物紫荊精品志愿項目“星星雨”負責人,組織多名生院、電子系志愿者前往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機構進行自閉癥兒童關愛志愿活動,寒假組織翻譯《特殊兒童家長手冊》。負責組織“壹基金——藍色行動”世界自閉癥日在清華的活動“藍色情人坡”,獲得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機構的好評和感謝證書。
董鈺揚:大一下學期開始籌備策劃符合自己理念的支教活動,并于大二學年展開“清河支教”項目,興趣班的教學模式、地理位置、服務院校的支持是最大的優(yōu)勢,該項目目前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了清華有特色的、有影響力的支教活動。策劃“八家村項目”:為一群偶然認識的住在清華特別的外來務工子弟服務,帶他們走進清華,讓他們了解真正的北京、外面的世界。組織“航院廢紙回收活動”并通過“廢紙回收箱”等創(chuàng)新形式讓它成為航院人的一種習慣,為同學們營造了濃厚的志愿氛圍,并用所獲資金建立“航院基金會”幫助貧困孩子。
肖世澤:多次參與五一、國慶校園義務講解。依托院系團委,創(chuàng)立了“愛心午餐”公益基金會,通過網(wǎng)絡途徑募集來自同學、社會個人的愛心基金,定期為北京周邊的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送去愛心午餐和支教。創(chuàng)立“粉刷匠”工作室,拉動“粉刷匠們”的力量,通過空間粉飾、裝修配合支教的方式,為貧困地區(qū)的小學營造更美好的學習空間,為當?shù)睾⒆拥膶W習生活環(huán)境融入美的元素,讓孩子享受校園生活,同時種下夢想的種子,讓他們帶著家鄉(xiāng)一起成長。工作室的活動一改以往單一的支教形式,改善了學校的硬件設施的同時,也帶去清華的軟資源和同學們的關懷。
“粉刷匠”工作室項目:粉刷匠工作室致力于對低質量的兒童空間進行改造,使得兒童享受生活,快樂成長,從兒童層面推動中國人居環(huán)境事業(yè)的進步。在改造校園環(huán)境的過程中,帶領孩子們領悟團隊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審美能力,感悟生命與生活中的美麗。工作室成立一年來,共完成河北、北京順義、重慶三個空間改造項目。
“愛上實驗室”講解隊: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研究生服務團針對研究生特點,開展了“愛上實驗室”項目的建設工作。項目成立至今,已在19個院系的30個實驗室建立了講解平臺,其中不乏許多重量級實驗室,并招募講解員達50余名。講解活動獲得老師、同學的大力支持。已有約30名老師、同學進行了志愿講解活動。累計講解時間達20小時以上。截止2013年9月為止,本項目已舉行了“美院專場”、“電的魅力”、“TeCH專場”等8場講解活動,累計受眾達450人以上。在包括校園開放日、校慶日、新生入學等多個時間為各界人士提供了實驗室參觀服務。
供稿:校團委志愿中心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