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與畫意——記美術學院“一二·九”主題創(chuàng)作展
清華新聞網(wǎng)11月28日電(通訊員 李兆龑)11月27日上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工作組主辦,美術學院團委承辦的“歌聲與畫意——美術學院12.9主題創(chuàng)作展”在美術學院開幕。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圖為開幕式。梁開 攝
1935年,清華園發(fā)出“一二·九”運動的第一聲吶喊,號召全國大眾聯(lián)合起來,保衛(wèi)自己的民族。今天,“一二·九”在時代的傳承中,銘刻著歷史,承載著精神,啟迪著現(xiàn)在,展望著未來。清華美院學子以豐富的形式紀念這一愛國運動,于是,有了歌聲中的“一二·九”,筆墨中的“一二·九”到今天繪畫中的“一二九”——從這樣一個最初步想法開始,到美術學院2012級同學的積極響應,踴躍提交作品;再到創(chuàng)作同學與各位輔導員、團委同學一起討論“一二·九”精神,探討“一二·九”的現(xiàn)實意義、思索如何創(chuàng)作出美院同學心中的“一二·九”,此次展覽是近一個月大家努力的結果。

圖為展覽現(xiàn)場。梁開 攝
本次展覽展出了美術學院大二同學為紀念“一二·九”運動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50余件,意在思考、傳承和弘揚“一二·九”精神。其中有水墨卷軸、書法、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平面設計、乃至雕塑、藍印花布……同學們用自己的畫筆去回望“一二·九”運動,去思考當下美院人的責任與擔當,或激昂、或沉靜,或寫實、或抽象,都融入了自己對歷史的思考,對愛國的熱忱,對未來的夢想。下面分享兩位同學的作品及創(chuàng)作思路。
殷國超同學的作品由兩個長卷組成,長卷上的畫作是用清華主題的印章拼接而成的,紅色的圖章與上面的文字都與“一二·九”運動息息相關, 畫面上無論是愛國學子、革命先驅,還是清華大學的標志性建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剛強的精神,作者用印章硬朗的線條來表現(xiàn)就是希望把畫面中主人翁強大的精神世界表現(xiàn)出來。
徐曉茵同學的作品是由6組漫畫的形式呈獻給觀者的。主要希望體現(xiàn)的是“一二·九”精神在當代社會中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美術學院同學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比如自行車順序擺放、為殘障人士設計無障礙通道、參加支教活動等。一幅幅清新可愛的漫畫,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不僅讓觀者駐足,更能發(fā)人深思。
清華大學是“一二·九”運動的發(fā)源地。清華學子們積極投身于“一二·九”運動中,他們在清華學生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本次展覽以清華大學傳統(tǒng)“一二·九”合唱為契機,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不僅豐富了同學的業(yè)余生活,又用自己的專業(yè)為弘揚“一二·九”精神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校團委負責人、美術學院師生參加了開幕式。
供稿:美術學院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