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千山皆有情
清華研究生社會實踐“知行”計劃走進貴州大方縣
清華新聞網2月28日電(通訊員 何青翰 )2月12日至17日,來自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經管學院、公管學院、人文學院和社科學院的11名研究生赴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以“精準扶貧”的主題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
大方縣居住著漢、彝、苗、白、仡佬等23個民族,全縣總面積3505.21平方公里,轄36個鄉(xiāng)(鎮(zhèn)),其中少數民族鄉(xiāng)18個,占鄉(xiāng)(鎮(zhèn))總數的50%。全縣人口總數108人,少數民族人口362035人,占人口總數的33.02%。建國以來,因各種原因,長期處于貧困狀態(tài)。

支隊成員了解恒大集團幫扶大方縣情況。徐 騰 攝
實踐期間,清華大學社會實踐支隊參觀了恒大扶貧工程以及農村基層生活狀況。大方縣組織部機關黨委書記陳道勇、副縣長李勁松以及恒大集團相關人員介紹了扶貧工程的相關情況。李勁松希望更多的清華學子能投入到扶貧攻堅的事業(yè)中來,走出一條扶貧的新路。

支隊成員訪談幸福二村張奶奶。徐 騰 攝
在恒大援建的幸福二村,同學們看到了一排排新農村住宅。“恒大幸福二村”規(guī)劃占地約22畝,規(guī)劃搬遷貧困人口42戶134人。當地村干部告訴同學們,村民在搬入新居之前,居住環(huán)境惡劣。為解決偏遠地區(qū)貧困居民的住房問題,在大方縣政府的支持下,恒大集團援建新村,居民進行集體搬遷,入住新房,解決了他們的住宿問題。

支隊成員參觀恒大幸福二村及配套蔬菜大棚。劉志強 攝
隨后,支隊同學在鳳山鄉(xiāng)見到了恒大集團對當地農民進行蔬菜大棚種植產業(yè)幫扶的情況。鄉(xiāng)負責人介紹,這種供產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yè)精準扶貧模式,是一種從源頭上消滅貧困的“造血型”產業(yè)幫扶,確保貧困戶持續(xù)增收、穩(wěn)定脫貧。

支隊成員與李光忠夫婦及其家人合影。鄭宜詢 攝
此外,支隊同學拜訪了理化鄉(xiāng)彝族老共產黨員李光忠、陳國英夫婦,并來到大方縣各高中,與當地的學生進行交流,分析學習方法與生活體會。
本次專題實踐依托于由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與共青團清華大學研究生委員會設立的“知行”計劃開展,該計劃旨在支持實踐支隊開展具有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的課題研究項目。
供稿:校研團委 編輯:常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