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2月17日電 2025年寒假期間,,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生因材施教計劃(“林楓計劃”)第十三期學員赴河南省鄭州市,、安陽市等地,就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發(fā)展與紅色資源傳承等主題開展實踐調研,。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林楓計劃”指導教師鄧喆,,黨委學生部思教辦教師黃日帶隊指導,。
學習工運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實踐支隊首先前往鄭州二七紀念館和二七紀念塔進行參觀學習,,詳細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工人運動的光輝歷史,。

實踐支隊參觀二七紀念塔
參觀結束后,,實踐支隊與河南省林楓教育基金會進行座談,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傳承林楓同志的革命精神,,做好新時代青年教育工作,,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實踐支隊與林楓教育基金會座談
支教奉獻愛心,,助力教育發(fā)展
在鄭州市桃園中學,,實踐支隊走進高一、高二年級課堂,,通過繪制知識導圖,、設計學科小游戲、模擬解題場景等方式,,幫助學生攻克學科難點,,激發(fā)學習興趣。針對高三年級,,支隊成員組織了經(jīng)驗分享會,,結合自身經(jīng)歷,,圍繞高效學習方法、心態(tài)調整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助力高三學子明確方向,、積極備考。

實踐支隊在桃園中學與學生們交流
在安陽市林州一中,,實踐支隊通過講座,、互動等形式為同學們送上鼓勵,激勵他們健康成長,、勇敢追夢,。

實踐支隊在林州一中與學生們交流
探尋殷墟文化,感受中華文明
實踐支隊參觀了安陽殷墟博物館和中國文字博物館,,深入了解漢字的起源和中華文化發(fā)展歷史,,深刻感受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與文化自信。

實踐支隊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
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圍繞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展開討論,,進一步領會“第二個結合”的深刻內涵。

實踐支隊例會交流感想
探訪紅旗渠,,學習光輝精神
實踐支隊實地參訪紅旗渠的分水閘和青年洞,,深入了解這一偉大工程的修建歷程,并與“紅旗渠建設特等模范”張買江面對面交流,,感悟紅旗渠精神的時代魅力,。

實踐支隊參訪紅旗渠

實踐支隊采訪張買江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生因材施教計劃(“林楓計劃”)始于2012年,由林炎志學長及家人設立的林楓基金出資支持,,由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聯(lián)合組織實施,。“林楓計劃”以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目標,,通過專題講座,、實習實踐、導師培養(yǎng),、學術論壇等方式提升學員的能力素質,,使學員信仰堅定,掌握調查研究方法,,深刻認知中國國情,,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
供稿:學生處
編輯:彭穩(wěn)平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