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桑到北京”第十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
清華新聞網(wǎng)10月19日電 10月15日下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聯(lián)合主辦的“從洛桑到北京”第十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從洛桑到北京”發(fā)起于1999年,首展于2000年,從老中央工藝美院的光華路校區(qū)到清華園,繼而走進上海、蘇州、鄭州、南通、深圳等地,十屆展覽的足跡遍布祖國大地,逐漸成長為全球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纖維藝術學術平臺之一。
展覽展出了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45個國家和地區(qū)175件作品,并首次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奧加美術館三個展區(qū)同步開展。

《共有的太陽》利亞· 瑞治(拉脫維亞)材質(zhì):木條、銅、布、膠

《回聲在哪兒》安斯利·希拉德(英國)材質(zhì):棉

《活力系列 2018 秋 》張英蘭(韓國)材質(zhì):棉、線、針、染色、刺繡

《藍光2》萊賈·喬金(芬蘭)材質(zhì):亞麻、縫紉線

《老人》姆西亞·哈利亞希(格魯吉亞)材質(zhì):羊毛線

《流浪》弗朗西斯·克羅(愛爾蘭)材質(zhì):棉、羊毛

《麥基和馬洛;麥克叔叔》瑪麗亞·貝里斯泰特(美國)材質(zhì):棉線、珠子、紐扣、針尖帆布

《女性世界-咖啡魅力》埃爾萬·奧斯卡如克·阿達尼爾(土耳其)

《七宗罪》約維塔·薩克露斯卡特(立陶宛)材質(zhì):羊毛、海綿、金屬花盆、針、牙簽

《閃爍的我和你》喬·漢密爾頓(英國)材質(zhì):混合紗

《石頭說之七》查瑞林·馬丁(英國)材質(zhì):合成氈、塑料、箔、紡織品涂料、丙烯色、發(fā)泡涂料

《無題 4》李美京(韓國)材質(zhì):捆扎線

《新月之謎》康斯坦丁諾·勞拉·塔沃阿達(秘魯)材質(zhì):羊駝毛、棉、混合纖維

中國 曾巧玲作品《記憶錄彩色總圖》

中國 劉君作品《天羅_星辰》

中國 吳帆作品《夜未央》

中國 高婧作品《木蘭》
供稿、供圖:美術學院 編輯:張睿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