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英語寫作的快樂導游
———記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張文霞教授
學生記者 向小雨 郭智慧 裴俊巍

張文霞
張文霞,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語言測試學。其參與完成的“大學英語綜合課程改革與實踐”項目獲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主編的《新英語教程系列教材》(第四版)獲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參與主持的“構(gòu)建文化交互平臺,提升學生外文素養(yǎng):清華大學外語文化活動月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獲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曾獲“北京市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等榮譽稱號。現(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外文系黨總支書記,全國大學外語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等職。2012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12年12月10日下午4點,清華大學本科生春季學期課程預選結(jié)束。外文系教授張文霞開設的“快樂英語寫作課”課容量為40人,卻吸引了幾乎超出了額定人數(shù)一倍的同學報名選課。
張文霞開設的這門課究竟有什么“魔力”會吸引到這么多同學?它與其他課程有何不同?同學們能從中獲得怎樣的知識和啟示?
在清華任教的26年中,張文霞勇于開展英語教學改革,率先提出“快樂寫作”的教學理念。她努力踐行著自己的承諾,用心與每一個學生交流,主講的課程深受同學們喜愛。
“酒神的歡愉”快樂學習英語寫作
與一般寫作課不同,“快樂英語寫作課”十分強調(diào)同學們的體驗、參與和互動。張文霞說:“這門課的全稱是 ‘酒神的歡愉———快樂英語寫作’。眾所周知,希臘神話中酒神的歡樂象征著人類本性的狂歡,我希望同學們能通過這門課收獲意想不到的知識和歡樂,那種回味會如美酒一般甘醇。”
張文霞指出,不少同學在進入大學后,仍帶有高中時“三段式”的英語寫作習慣。針對這一現(xiàn)象,她提出了 “taskspecificwriting”(特定任務寫作)的教學理念,“同學們在求職信函、故事創(chuàng)作等具體化的寫作要求下,需要針對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格式,有篩選地組織文章內(nèi)容。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過去籠統(tǒng)、抽象的寫作弊病。”
張文霞在設計這門課的考核方式時并沒有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而是有步驟地提出8項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考察學生。同學們的成績大部分取決于個人投入的努力及全程的參與度,而非單純的英語寫作水平的高低。
同時,張文霞還在英語寫作與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shù)相融合的教學研究方面進行了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探討。她是清華最早將批改網(wǎng) (英語寫作自動評閱系統(tǒng))和體驗英語寫作資源平臺引入本科英語寫作教學的老師,特別是引入了人機共評的多維度、多模態(tài)寫作評價模式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同學們先借助網(wǎng)絡和體驗英語寫作資源平臺學習“精巧技術(shù)”,機器測評中大量的語料庫會給同學們提出修改建議,然后同組同學互評,最后由老師對文章做全面點評。在循序漸進的交流學習中,每個人都能得到語料庫、同學和老師的同時反饋,寫作水平會得到較大提升。

張文霞與同學們密切交流。
這樣的互動學習模式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好評:“課堂很輕松,也能學到不少東西。每次作文先自己寫,然后在網(wǎng)上修改、同組互評,再經(jīng)老師評審,受益頗豐。”而與同學們?nèi)谇⒌臏贤ǎ軒Ыo張文霞更多的教學靈感和激情。
銳意探索 英語教學改革的排頭兵
“快樂英語寫作”的教學理念,根植于張文霞多年來對英語教學改革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典型特征是重視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等應試題型,卻忽視關(guān)鍵的聽說訓練。針對這一問題,張文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希望中國未來的精英們變成英語考試中的“巨人”、應用語言的“矮子”。于是張文霞決定,把她執(zhí)教以來開設的第一門課定為英語聽說課程。1996年,清華改革英語教學課程體系,開始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教學與考核,在全國高等院校中開啟了一股新風氣,張文霞作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也身體力行地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1世紀初,全國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還停留在硬性規(guī)定學生選擇大量基礎(chǔ)英語技能課的階段。然而,這樣的課程設置忽視了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培養(yǎng)出更高質(zhì)量的英語人才。為此,時任外語系副主任張文霞等人果斷倡議,英語教學改革要將目標轉(zhuǎn)向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這一大膽破冰的舉動再開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先河。
隨后,清華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設了大量英語精品選修課,學生們在必修英語基礎(chǔ)課的同時,有了更多的機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課程。除了強化“聽說讀寫”基礎(chǔ)訓練之外,同學們還可以選擇 “商務英語”、“國際會議交流”等應用性強的課程,更有“美國社會與文化”、“英文報刊選讀”等介紹西方文化的課程,大大加深了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
10多年前的這項舉措,對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在全國范圍內(nèi)也是大膽的嘗試。經(jīng)過多年探索,這一創(chuàng)舉最終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大學英語綜合課程改革與實踐”項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多年來,張文霞探索英語教學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止。最近,她和外文系相關(guān)負責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有的清華水平一考試已不能完全適應同學們當下多樣化的專業(yè)需求,為此她們又在2011級學生中實行了一次改革,即如今的清華英語水平考試。
懷揣銳意改革的決心,滿懷朝氣蓬勃的熱血,飽含摯愛清華的真情,張文霞二十年如一日推動清華英語教學改革一直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
廿六歲月 一顆依戀清華心
“教清華的學生,確實是一個挑戰(zhàn)。”張文霞笑著說,“因為從學生到家長,都會有很高的期望。不過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張文霞每學期堅持至少開一門本科生英語通選課,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她能以一個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以適應同學們不斷變化的需求。
如今,張文霞的學生已不完全來自中國,還有來自美國加州的英語文學教師。張文霞向這些“特殊學生”傳遞的,更多是有關(guān)應用語言學、教學與測試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指導這些外籍學生并和他們交流,張文霞也得以從更為國際化的視角去思考和實踐更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作為教學、科研、行政三肩挑的教授,張文霞始終將教學放在第一位。她非常注重提高上課效率,也一直在嘗試將講授具體知識轉(zhuǎn)變?yōu)橐龑W生主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自己把握機會的能力。
張文霞在清華埋頭工作了幾十年,她對這里已有了深深的依戀之情。“剛來清華的時候,周末我時常會叫上三兩同學,騎車出門,自在郊游。那個時候沒有太大壓力,那種生活方式讓我深深喜歡上了這里。”張文霞在香港理工大學讀完博士之后,雖然有不少留港的機會,她還是毅然回到了清華的懷抱。“那時的我心系母校,我離不開這個地方。”
“清華對我最大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原則底線,二是理性嚴謹。”張文霞深有感觸地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無形地影響著她、改變著她,讓她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感,所以她把“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當作原則底線。同時,張文霞也談到,自己以前是一個純粹的文科生,愛看小說,偶爾“文藝”一下,可是清華理性、嚴謹?shù)?ldquo;工科范兒”又教會了她用理性機制來保證工作的有條不紊。
平時的張文霞非常注意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節(jié)奏,她喜歡一杯咖啡、一段談話的愜意時光,午飯時間也會與同事愉快閑談,也許無關(guān)教學和政事。但是她在英語教學改革的路上從不曾停下自己的腳步,每當需要她再一次為英語教學提出新的建議時,她便會從容不迫地開始又一項工作議程。
來源:新清華 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