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維洵:雅安孩子的“圍裙姐姐”
學生通訊員 孫紅楓

圖為曲維洵與雅安災區(qū)的孩子,。
“去雅安,做志愿者,!”4·20蘆山地震發(fā)生后,,看著各種關于震后情況的報道,災區(qū)孩子們空洞的眼神觸動了她的心,,來自美術學院2012級本科生曲維洵便堅定了走進災區(qū)的想法,。這使她不禁思考,災區(qū)的孩子最需要的的是什么,,也許,,再多的物資都無法撫平他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因此她決定把自己帶過去,,陪伴他們度過震后應激障礙集中爆發(fā)的關鍵時期,。
但是,憑借一己之力無法為他們帶去足夠的實質性幫助,,因此,,必須調動更多的力量,。于是,曲維洵各路探源,。首先與雅安外國語實驗小學取得聯系,,通過各方努力,她還聯系到了長期致力于震后藝術心理治療的香港伍濤基金會,。她不僅拉來了17000元的贊助,,而且說服了基金會的行政人員,派出兩名老師與支隊一同前往雅安外國語實驗小學,,幫助孩子們重建心靈,。
由于目的地是震后不久的雅安,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都特別大,,尤其是安全問題,。當立項因為擔心志愿者同學的安全問題不予通過時,當師兄師姐真誠相勸時,,當隊友灰心迷茫時,,曲維洵總是給予大家走下去的信念和力量。她從沒有想過放棄,,就算遇到瓶頸,,她也不允許自己有失落的時間,總是立刻召集隊員,,商討解決方案,。她一方面,組織隊員們與美院團委溝通,;另一方面,,還積極爭取得到校團委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與隊員的團結一致的不懈努力下,,她終于爭取到了將這個立項付諸實踐的機會,。
前期的準備工作漫長而精心,。為了使支隊更加專業(yè),曲維洵專門請教了清華心理系張秀琴博士,;為了讓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且保質保量,,她組織隊員針對災區(qū)的小學生編寫教案,將心理疏導與藝術教學相結合,,三審而定稿,;為了把更多的愛心帶到雅安,她帶領隊員在紫荊公寓“挨家挨戶”募集畫作,。然而,,盡管積極準備,,盡管盡心考慮,但謹慎的她還是有些擔憂,,她明白,,暑期實踐,最不應該的就是給當地帶去負擔,,特別是此行的目的地是地震災區(qū),。所以她時刻提醒自己,絕不打擾當地學校,、政府等機構,,食、宿,、行均由支隊自行解決,,不僅如此,考慮到災區(qū)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她提前購置了3000多元的畫材,,讓孩子們無需準備便可開心地參加活動。
萬事開頭難,,再縝密的計劃都需要現實的考驗,。一路前行,盡管計劃縝密,,但還是不能避免突發(fā)事件,。當大部隊到達成都,3位來自廣東的隊員不幸路遇塌方,,不能和支隊準時匯合,,她在確認隊員平安無恙后,決定讓大部隊先行出發(fā)趕赴雅安,。實踐中,,原本貼在教室墻面上的紙質卷軸創(chuàng)作,被在教室施工的工人們當作垃圾撕掉,,導致當天下午課程不能正常進行,。雖然傷心,她仍從容應對,,告訴大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并及時制定了解決方案,將后一天的課程提前,,派隊員搜羅了三,、四條街巷,買來30米的長布作為卷軸,彌補了失誤且更加出色地完成了既定計劃,。
在5天活動中,,曲維洵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一方面,,她及時安排并完成工作任務,,絕不拖延,每天兩次支隊會議,,白天上課,,晚上家訪,深夜整理資料,、寫實踐日志,,凌晨兩點之前從未歇息;另一方面,,她負責隊員們的安全健康問題,。初到雅安,因水土不服,,一名隊員腹瀉不止,,4名隊員高燒不退,她雖心急如焚,,但從買藥,,到送水果,從安撫隊員到掌控全局,,她都冷靜處理,。最后,隊員們都勇敢地抱病堅持,,努力做好了每一次活動,。支隊14個人在她的帶領下,圍繞同一個目標奮斗,,即使在實踐結束后,,每次開會大家還是悉數到齊,一如實踐中的團結,。
“我想,,我們不能幫他們消除災難,但是我們可以教他們堅強,;我們不能幫他們考上清華,,但是我們可以幫他們樹立夢想,;我們不能讓他們忘記傷痛,,但是我們可以陪他們一起承擔。” 曲維洵如是說,。
支教活動圓滿結束,,但是作為一次實踐,,后續(xù)工作還非常繁雜。制作視頻,,準備答辯,,支隊每個人都有分工但是她作為隊長卻要兼顧所有事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字稿,,一次又一次地討論視頻,,后期總結的這幾周她的生活重心幾乎全部放在了支隊上,誰又能想到最后答辯中那短短8分鐘的驚艷是整個支隊14個人在隊長的帶領下從無數個白天黑夜中熬出來的,。
作為一次實踐,,或許做到這樣便可無愧于心,但作為一次尋覓感動的旅程,,一切還遠未結束,。當時,她曾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愿,,現在,,她要最大程度上實現他們的愿望。后期,,她準備將孩子們的畫作辦展覽和義賣,,然后用這筆資金來實現孩子們對于一本書或是一顆蘿卜種子的愿望。
曲維洵,,雅安地震災區(qū)藝術支援支隊長,,被雅安的孩子們親切地喊作“圍裙姐姐”。她說,,她還要努力將這項實踐轉化為長期實踐項目,,把更多的愛心鋪成一條尋覓感動的路,不斷延伸下去,。
供稿:校團委實踐部 編輯: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