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3日,生成式大模型認識論與方法論研討會舉行,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小勁教授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米加寧教授聯合召集,邀請高校學者、科研機構專家與業(yè)界代表共同參會,圍繞大模型的認識論基礎、方法論價值與應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研討會現場
米加寧表示,生成式大模型的飛速發(fā)展為當今世界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召集本次研討會旨在搭建一個跨學科的平臺,通過匯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生成式大模型在現實社會應用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問題,為釋放生成式大模型成為推動知識進步和社會福祉的潛力奠定理論認知。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為本次研討會致辭,他以“智能時代的社會科學:生成式大模型的挑戰(zhàn)與貢獻”為題,提出智能社會對社會科學研究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并指出社會科學學者需要掌握新的技術技能,提升倫理意識,并擁有跨學科能力和持續(xù)學習的適應性。
張小勁主持主題報告環(huán)節(jié)。米加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徐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慧敏、同方知網數字出版中心總經理謝磊分別以“生成式大模型帶來什么?會改變什么?如何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理解”“人工智能+千行百業(yè):從AI哲學到AI應用”“大模型與社會科學轉型”“大模型技術的重要特性與交叉社會應用”“助力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再生產:大模型時代學術出版的發(fā)展及知網的探索”為題展開分享。
研討會的下半場,與會專家開展自由交流與研討。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王天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政治學系教授孟天廣,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教授章昌平,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李大宇等多位專家學者圍繞生成式大模型分享了相關研究與思考。
供稿:社科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