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2月7日電 12月1日下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高峰楓在六教做客新人文講座,以“維吉爾的史詩與羅馬建國神話”為題,講解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及其創(chuàng)作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的文學傳承與政治背景,闡釋神話傳說如何被改造以滿足特定時代的文化和政治要求。

高峰楓作分享
講座伊始,高峰楓講到,維吉爾(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史詩《埃涅阿斯紀》(The Aeneid)是拉丁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它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荷馬史詩》,把戰(zhàn)爭與游歷兩個主題相融合,講述羅馬人的祖先埃涅阿斯逃離特洛伊戰(zhàn)火,遵照神靈的命令和命運的安排,帶領特洛伊部分幸存者從小亞細亞穿過地中海、抵達意大利建立新國(即羅馬帝國雛形)的故事。
高峰楓認為,《埃涅阿斯紀》既是一部民族史詩、政治史詩、宗教詩,也是一部博學的詩歌。高峰楓引用古代史學者莫米利亞諾(Momigliano)的觀點,認為羅馬人借助特洛伊神話的光環(huán),躋身于更古老的希臘文明之列,巧妙地提升本民族的顯赫地位,又同時與希臘人保持疏離和對抗,這樣和而不同的立場是羅馬人決定采納埃涅阿斯神話的思路之一。
互動環(huán)節(jié),高峰楓回答了現場師生提出的神話傳說是否會影響歷史進程、史詩研究的文本來源等問題。
本場講座系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世界文學系列專場》第二講,由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曹莉教授主持并點評。
相關鏈接:
高峰楓,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2002年畢業(yè)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文學系,獲得博士學位。2011-2022年擔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古典文學、圣經接受史、圣經與西方思想傳統,是“六合叢書”和北京大學“西方古典學研究”這兩套叢書的主編之一。
供稿: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陳曉艷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