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27日電(學生通訊員 肖靖林)10月19日下午在六教,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謝丹夏做客社科大講堂,以“廣義數字經濟理論”為題,為線上和線下200余名師生講述數字經濟理論的發(fā)展歷史和研究前沿,介紹廣義數字經濟理論模型,揭示數據、算力、存儲與算法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和相互影響規(guī)律。

謝丹夏作分享
謝丹夏提出,數字經濟的良好運行需要數據、算力、存儲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的密切協(xié)作,亟需構建一個統(tǒng)一的理論框架來探索數字經濟運行基礎。因此,在數據創(chuàng)新內生增長理論的基礎上,即可提出一個不僅包括數據要素,納入算力、存儲和算法等要素的數字經濟一般性理論分析框架,即廣義數字經濟理論或數字經濟通論。按照該理論模型的設定,數據的積累會受到數據存儲器的約束,數據的利用效率會受到競爭性的算力影響。當數據被非競爭地在生產部門和創(chuàng)新部門共享時,經濟體中的內生數據量、總算力、算力部門間分配及算法研發(fā)會發(fā)生相互影響,在市場競爭均衡中會產生各種新型扭曲和低效。與社會最優(yōu)相比,市場競爭均衡中可能存在算力過度投資、算力分配不合理、創(chuàng)新不足等潛在低效問題,而且根據經濟體參數的不同還可能出現數據使用不足或數據濫用等多種情形。
謝丹夏總結說,該理論模型為分析數字經濟的全局性、本質性特征,以及數字經濟監(jiān)管提供了全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并對模型的未來發(fā)展作出展望。
互動環(huán)節(jié),謝丹夏就廣義數字經濟理論分析結果的現實意義、模型設定的考慮因素等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熱烈交流。
本場講座是紀念清華大學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3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會第三講暨2023年社科大講堂第六講,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lián)合主辦,講座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湯珂主持。
相關鏈接
謝丹夏,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優(yōu)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杜克大學計算機碩士。從事數字經濟、勞動與健康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國際、法律經濟學等領域的理論與政策研究。首創(chuàng)提出“廣義數字經濟理論”“數據創(chuàng)新內生增長理論”“監(jiān)管增長理論”,并出版數字經濟領域英文專著一部(由世界頂級學術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
供稿: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陳曉艷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