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勤奮成為一種習慣
——記“第34屆日本國際瀧富士美術獎”獲得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黃齊成
學生記者 汪 悅

圖為黃齊成近照。
黃齊成,1990年11月生,廣東陽江市人。2009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2013年碩士免試入學。4年中創(chuàng)作了大小23件雕塑作品,其中2012年作品《碎木里的風景》在韓國Hongik University展出;《指舞云韻》榮獲“2012年首屆中國·佛山國際城市雕塑創(chuàng)作大賽”優(yōu)秀獎;2013年本科畢業(yè)作品《樂山樂水》被評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作品”,榮獲“第七屆全國雕塑專業(yè)畢業(yè)生作品大獎賽”一等獎,“2013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優(yōu)秀雕塑作品展”銀獎,“2013年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展覽”提名獎。曾獲“清華大學自強之星”稱號、“清華大學優(yōu)良畢業(yè)生”稱號、“北京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稱號。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生黃齊成憑作品《樂山樂水》和《指舞云韻》獲“第34屆日本國際瀧富士美術獎”,成為唯一獲獎的中國學生。日本國際瀧富士獎舉辦自1980年,由日本交通協(xié)會在全球范圍內設立,旨在培養(yǎng)令人矚目的、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青年藝術家。日本國內12所、海外8所大學的學生為選拔對象,今年大賽全球共18人獲獎。
畫畫有使我內心寧靜的“魔力”
和黃齊成的訪談約在午飯時間。這一天風很大,他騎著車,從學校東面美術圖書館急匆匆地往北面食堂趕來,沒有戴手套,手微微發(fā)紅;脖子上掛著單反相機,“這是在日本領獎時用獎金買的,終于有屬于自己的相機可以自由拍照了”,相機里存留著許多上午在圖書館自習時拍的照片,“拍的不好,還需多學習”,黃齊成態(tài)度謙虛而誠懇;說罷他抬起頭,舉起相機,“咔嚓”一聲,記錄下北京難得的湛藍晴天。
“我小時候特調皮,沒少讓父母操心”,談及自己的童年,黃齊成憨厚一笑,娓娓道來。“父母沒什么文化,每天又要忙農活,沒時間和意識管我;那時候我東跑西遛,不愛學習,就喜歡動手玩玩具,甚至連家里一些壞電器也拆了研究,運氣好的話,能修好一兩件”,黃齊成對“拆東西”這件事一直難以忘懷,“每次拆東西,整個人立馬進入一種專注狀態(tài),很投入,忘記周圍一切,好像有魔力一樣”。
而畫畫同樣給了黃齊成“安靜”的魔力。“小時候,我三姐經常畫畫,看她畫畫我覺得很好玩,她就給了我紙筆,讓我自己畫。很神奇的是,當我拿著筆接觸紙面、勾勒線條時,我立馬安靜了,也能坐得住,想著在紙上要畫些什么、怎么畫才好看”。
黃齊成十分感謝他的三姐,她是他畫畫生涯的啟蒙老師,帶領他開啟繪畫的大門。上初中后,黃齊成只要有時間,就拿起畫筆練習美術,從最基本的速寫、素描、色彩開始。畫畫讓黃齊成變了一個人,不再亂跳亂竄、調皮搗蛋,他不想出去玩,也不愛出去玩,只要一放假就扎在鉛筆、顏料堆中,沉浸在他五彩繽紛的繪畫世界里。
從那時候起,他覺得繪畫是他生命里最有趣的一件事;從那時候起,他喜愛追尋寧靜的世界和內心;從那時候起,他決定以后要走美術這條路,與使內心寧靜的美術相伴。
我相信“天道酬勤”
認識黃齊成的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勤奮”“刻苦”;這兩個詞已成為黃齊成的標簽,既激勵著他自己,也激勵著其他人。而他的勤奮、刻苦、認真,用他的話說,便是“人生在勤,已成為一種習慣”。
黃齊成所讀的高中是一所以美術為特色的學校,大部分美術生具備較高的天賦和扎實的基礎;不是專業(yè)出身的他,清楚地知道“若要脫穎而出,必須加倍努力”。因此每到周末,當大部分同學都回家或者出去玩了,他就一個人留在畫室,超額完成美術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自己的要求毫不放松。他甚至利用晚飯時間到畫室練習,直到晚修開始前十幾分鐘才收拾畫具,啃塊面包,趕回教室。此外,他自知英語薄弱,夜里十點半宿舍熄燈后,他偷偷溜到宿舍走廊,借著微弱的燈光看英語,宿舍管理員見他如此認真,都不忍心打擾。黃齊成高中美術專業(yè)老師阮鐘曾評價他“是一個刻苦、踏實的學生,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每天他是最早來到畫室的一個,也是最晚離開的一個”。

圖為創(chuàng)作中的黃齊成。
在清華園的本科4年,黃齊成依舊“惟日孜孜,無敢逸豫”。黃齊成在雕塑學習中感到無比快樂,他一直在享受著自己的勤奮,并為“快樂”而勤奮。平常他待的最多的地方便是雕塑系的工房和美術圖書館,他喜歡在圖書館安靜地查找資料,找尋靈感;喜歡在工房隨意揉捏泥巴,塑造各式造型;喜歡去老師辦公室聊天,和老師交流想法,解開困惑。他腦袋里裝了無數(shù)素材,吃飯、騎車、走路時都在思考應如何聯(lián)系線索,化整歸一,舉一反三;他隨身攜帶著本子,從不錯過記錄任何一條有意義的想法。他不愛打游戲,也不愛看電影,很少參與娛樂活動,上網也只是看看新聞、查閱資料。他覺得看電影對他來說“是件很奢侈的事”。大四推研一結束,黃齊成就開始構思畢業(yè)作品,不斷列舉、延伸、否定、完善,大約花了半年時間用來醞釀靈感;在緊張忙碌的實踐階段,他更是有一個月時間直接睡在工房,累了就睡,醒了再工作……直到作品完整地呈現(xiàn)在本科畢業(yè)展上時,他坐在工房的椅子上一下子睡著了……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如今,這種年輕人身上普遍少有的能力,已潛移默化地滲入到黃齊成的骨子里,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雕塑是我心靈的避風港
經過本科4年的學習,如今的黃齊成對雕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我來說,雕塑其實是我內心的避風港。雕塑能讓我和這個嘈雜的社會隔離開,給予我安靜的空間思考東西,帶來內心的平和,所以我特別喜歡這種平靜狀態(tài)。”
黃齊成本科畢業(yè)作品《樂山樂水》,就是在抒發(fā)對和諧安寧的精神世界的向往、追求之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山水”一直與古代文人的精神內涵息息相關,它代表著文人的智慧與情操,也體現(xiàn)著人與自然間的感應交流,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因此黃齊成選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為切入點,意在表現(xiàn)傳統(tǒng)要素。但僅此,他覺得還不夠,“如果為了傳統(tǒng)而傳統(tǒng),最終作品老套、單調,我希望能將傳統(tǒng)東西有所轉化,通過自我思想意識將傳統(tǒng)之物轉化為傳統(tǒng)根源與現(xiàn)代意蘊兼?zhèn)涞淖髌贰?rdquo;
某一日,創(chuàng)作靈感突然而至。在看完大量傳統(tǒng)山水畫圖片后,黃齊成回宿舍休息,閉眼的瞬間,山川那種高低起伏的影像不斷地在他腦中波動,影像好似現(xiàn)代科技中的無線電波,亦或是心電圖的圖像在閃爍,那時他已分辨不清到底是山還是電波,只覺得“這兩者實在太像了,就像被當今信息化社會沖昏頭腦一樣,很難識別事物的真假”,這種突發(fā)的感受大大啟發(fā)了他關鍵性的創(chuàng)作。最終,黃齊成決意用大自然的山峰與現(xiàn)代無線電波的波峰作對比,它們既有相同的形狀特征,又有不同的感情聯(lián)想,自然與人工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古代慢生活與現(xiàn)代快節(jié)奏……黃齊成在借鑒傳統(tǒng)宋元山水畫的構圖形式和審美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轉化,以此來揭示中國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人文意境。
最終,黃齊成的《樂山樂水》打動了日本國際瀧富士美術獎的評委會們,得到大家一致的高度認可,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宮田亮平校長更稱贊它令人“驚訝至極”。
.jpg)
黃齊成獲獎作品《樂山樂水》。
黃齊成現(xiàn)在已進入研究生一年級。黃齊成對未來往往有著相對清晰和明確的目標追求,他獨立思考,凝聚所學知識,尋找最恰當?shù)年P注點。“雕塑讓我的生活變得純粹和充實,知識永遠不會是累贅,我想要不斷學習,專注投入,成為有社會責任的藝術家。”
采訪結束,黃齊成跨上自行車,和筆者微笑揮手告別,迅速消失在鋪滿秋葉的主干道上。他如夸父追日,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勤奮前行!
【訪談感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胥建國老師曾稱贊黃齊成“十分謙虛質樸”,這也是筆者訪談時的相同感受,積極向上,很少抱怨。黃齊成戴著眼鏡,略顯憨厚,普通話帶著不標準的廣東腔,班里的同學都喊他“小廣東”。他平時休閑去處是清華西面的雕塑園,他喜歡在那兒走走看看、發(fā)發(fā)呆。我想清華園里,很少有人像他這樣生活吧,可他卻樂在其中,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在他身上,筆者強烈地感受到“生活的純粹與專注,真是一種幸福!”
供稿:美術學院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