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曉沅:輪椅困不住的前行
學生記者 唐琪
矣曉沅,男,彝族,1991年3月生,共青團員,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系2012級本科生。曾獲清華大學校設獎學金、文藝優(yōu)秀獎學金、社會實踐優(yōu)秀獎學金、清華之友—三和陳崇輝獎助學金、2014“助學·鑄夢·鑄人”主題征文全國二等獎、2014清華大學“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15年本科特等獎學金。

矣曉沅與本科同學的畢業(yè)照。
今年是曉沅在園子里生活的第5個年頭了,如今許多同學都對這個在輪椅上的瘦弱身影不再陌生。學堂路、六教的樓梯間、大禮堂前的空地……在無數(shù)個與曉沅相遇的地方,同學們總是對他給予真摯的微笑和敬佩的眼光。這個男孩兒和他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清華園里讓人難忘的一道風景。
從滇中小城出發(fā),艱難前行
矣曉沅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他的生活曾經(jīng)如同其它小城里的孩子一般平靜而快樂。然而在他6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給曉沅和家人的生活增添了難以想象的重量——曉沅患上了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是一種侵蝕破壞人體關(guān)節(jié)、并且無法治愈的疾病,在醫(yī)學界被稱為“不死的癌癥”。自此,剛剛學會走路、跑、跳不久的曉沅不能再下蹲、奔跑、跳躍……并且因為常年使用激素治療,在他10歲時,又并發(fā)了雙側(cè)股骨頭壞死這一病癥。在醫(yī)院搶救兩個月后,曉沅幸運地與死神擦肩而過,卻又不幸地再也無法站起來。
在一個男孩子最活潑好動的年紀,身體卻被這樣困在了輪椅之上。這其中的酸楚和痛苦,恐怕只有曉沅自己能夠體味。他坦言自己也曾經(jīng)悲傷絕望,甚至考慮過生與死的抉擇。好在不論情形多么艱難,生活多么無奈,曉沅的父母、老師和同學都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也好在,輪椅困得住曉沅的身體,卻無法困住他的思想。
曉沅在中學曾兩次因病情惡化而休學治療,憑借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以全省第16名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錄取。曉沅在入學時曾說:“我為什么能來到清華?是因為我自強不息;清華為什么能夠接納我?是因為清華厚德載物。”這恐怕是清華精神最好的寫照之一了。
師長校友相助,披荊斬棘
來到清華園時,已是曉沅坐上輪椅的第十個年頭。多年來病情不斷發(fā)展,他全身大小數(shù)十個關(guān)節(jié)都被破壞殆盡,嚴重變形。不僅不能站起來,甚至連轉(zhuǎn)頭、抬手、彎腰等動作都變得十分困難,每到陰雨寒冷的天氣,他的手腳還會疼痛,必須服用止痛藥才能活動。
為了能讓曉沅更加順利地在校學習和生活,學校領導和老師給予了曉沅特別的關(guān)注和支持。入學后不久,系里的老師就主動幫曉沅申請了校友勵學金,以減輕他的經(jīng)濟負擔、免除他的后顧之憂;考慮到矣曉沅在清華求學需要母親陪讀,后勤部門在紫荊公寓為他們母子倆安排了住宿,并特意改造了一間一層的宿舍,方便他的日常起居;在注意到矣曉沅的公寓樓前還有幾級臺階不方便輪椅進出時,后勤部門立刻安排專人在臺階上加筑了斜坡;在曉沅要上課的教室里,學校也已經(jīng)幫他進行了無障礙桌椅的設置。
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也一直用各種方式給予曉沅力所能及的幫助:班主任主動幫他申請了體育課的免修,并時常關(guān)心他的學習情況和病情;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時,輔導員都親自安排好同學幫助他上下樓;每到期末,同班同學會把他抱到二樓的男生宿舍,替他逐一解答不懂的題目。
“‘幫助’,這兩個字對我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因為我是一個極其脆弱的人,沒有母親在身邊,我連拿水杯、穿衣服這樣的日常行為都無法做到;沒有同學的幫助,我連換教室上課都無法實現(xiàn)。”曉沅在家人、老師和校友的幫助下,有了更多前行的勇氣和信心。
自大二下學期起,曉沅開始參與科研,進行“計算語言學”的研究,將他喜歡的文學和計算機專業(yè)結(jié)合起來,他開始無拘無束地在計算機算法的世界里徜徉。大學三年級時,曉沅作為主要人員參與了“計算機自動集句作詩”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大學生研究訓練)項目,將詩詞知識和計算機技術(shù)結(jié)合起來,開發(fā)了“Web端和移動端的集句作詩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根據(jù)用戶輸入的關(guān)鍵詞生成集句詩,其移動端的APP,還可以根據(jù)用戶上傳的照片自動生成符合照片內(nèi)容的集句詩。
不僅在科研方面成果豐碩,曉沅還參加了形形色色的社會實踐和校園活動。在“清鋒明辯”的賽場上、在鼓勵貧困學生的演講臺上、在前往騰沖的“中國遠征軍戰(zhàn)斗遺址考察支隊”中、在學生節(jié)舞臺劇的排練場上……我們都能看到那個輪椅上的瘦弱身影,堅定前行,一路披荊斬棘。
正如曉沅所說,“或許一個人的可貴,不在于起始的高度,而在于他仰望星空的角度和腳踏實地的力度。”
以更高更遠為夢,一往無前
憑借本科階段在學習、科研和各項活動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曉沅獲得了2015年度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的榮譽,這項代表著清華學生最高水平的獎項是對曉沅的努力和付出最好的肯定。如今,曉沅已經(jīng)成功推研到計算機系人工智能研究所,主攻人工智能相關(guān)的研究方向。
對于曉沅而言,未來的人生路、科研路還很長,過去的成就屬于過去,未來還有更高更遠的夢想等待他繼續(xù)追尋。
飽受疾病折磨的曉沅深知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許多生活中簡單的事情都是艱巨的挑戰(zhàn)。由于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加上手指活動困難,在剛?cè)雽W時,他每天都得花兩個小時練習最基礎的打字。這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根本不算事,但對他來說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艱辛困苦”。因此曉沅一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科研努力,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生活上的科技便利。從本科時的語音識別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曉沅堅定地為自己的這個夢想而前行。
“我的身體一直局限在輪椅中,無法奔跑,無法跳躍。即使如此,我也想看看夢想有多遠。不論今后的路途充滿怎樣的艱難險阻,今后的人生背負怎樣的悲傷痛苦,我都愿不停腳步。”曉沅說。
在校友勵學金大會上,曉沅的這段發(fā)言感動了無數(shù)的校友,校友們也積極出資、出力,為曉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新百年基金的理事長朱紅校友在曉沅入校后一直關(guān)心著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并成功幫助他聯(lián)系到了北京301醫(yī)院的專家為曉沅進行了會診。今年4月和5月,曉沅先后進行了兩次膝關(guān)節(jié)的大手術(shù),手術(shù)過程都很成功。
現(xiàn)在的曉沅除了日常的學習科研之外,還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著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將直接影響手術(shù)最終的效果。每天兩到三個小時的訓練對曉沅來說又是另外一場艱困的跋涉。

矣曉沅第二次手術(shù)后在醫(yī)院做康復訓練。
研一階段的課業(yè)壓力很大,曉沅每天還要抽出固定的時間來進行康復訓練,這其中的艱辛難以想象。訓練對于曉沅來說不僅辛苦還伴隨著劇烈的疼痛,然而訓練的效果讓曉沅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毅力堅持下去。如今,他已經(jīng)能夠站起來,在器械幫助下簡單走十幾米的距離。這十幾米,已經(jīng)是令人欣喜的成功了。
曉沅曾經(jīng)說過,輪椅上的他,很矮很矮,目力所及之處沒有站著的人遠,但這一路的前行讓他知道人的自由與可能性不僅僅局限在身體之中。是的,心之所向,輪椅又怎能困住他前行的力量呢?

矣曉沅第二次手術(shù)后在醫(yī)院借助器具站起來。
不久前,曉沅還參加了一項關(guān)注盲人群體的公益活動,一路上受到身邊親友師長的關(guān)心和幫助,曉沅感恩于心,也時刻想要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艱難困苦,都曾走過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但只要一直向前邁出腳步,不斷延續(xù)的道路上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你同行。”
供稿:學生處 編輯: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