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9月25日電(通訊員 方舟 鐘子溦)9月22日下午,由清華大學與匈牙利羅蘭大學(Eotvos Lorand University)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中東歐青年文化交流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形式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七所高校的師生共聚云端,通過人文藝術(shù)交流,促進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拉進心與心的距離,為豐富中國與中東歐關系內(nèi)涵做出高等教育的貢獻。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羅蘭大學副校長郝清新(Imre Hamar)出席活動并致辭。

楊斌致辭
楊斌在致辭中回顧了清華大學與中東歐國家源遠流長的交流與合作。清華歷來重視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七十多年清華接受了33名來自中東歐國家的留學生,成為在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第一所成規(guī)模地接收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的大學。清華未來也將繼續(xù)與中東歐伙伴高校保持著深厚密切的友誼。楊斌強調(diào),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這種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進步和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也是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楊斌勉勵青年同學們在未來繼續(xù)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引領時代發(fā)展的堅實力量。

郝清新致辭
郝清新表示,羅蘭大學與中國高等教育界有著長期緊密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十幾年的耕耘收獲了豐碩成果,并對羅蘭大學乃至整個中東歐地區(qū)國家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都產(chǎn)生了深遠積極的影響。他介紹了羅蘭大學與中國高等教育界長期以來開展的豐富文化合作,以及其對中國-中東歐國家人民帶來的積極影響。郝清新還特別稱贊并感謝了中方教師在羅蘭大學推動對華合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與辛勤付出。

姜瑜致辭
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姜瑜大使表示,青年代表著國家和世界的未來,青年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重要內(nèi)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啟動10年來,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為豐富、發(fā)展中國同中東歐國家整體關系與友好合作提供了有益平臺。回顧過去,十年間我們共同舉辦了諸多精彩而有意義的青年交流項目;立足當下,全球性威脅和挑戰(zhàn)還需要全球性應對。姜瑜表示,無論是從歷史的維度還是文明的維度,青年都承擔著橋梁的角色,不僅連接著當今與未來,還連接著不同的國家和文明。她寄語青年學生們在未來不斷拓展文化交流的邊界,助力我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共同構(gòu)建美好的明天。

學生代表發(fā)言

學生文化展示與表演
活動中,來自清華大學、匈牙利羅蘭大學、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Sofia University "St.Kliment Ohridski")、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University ofWroc?aw)、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Bucharest)、斯洛伐克馬杰伊·貝爾大學(Matej Bel University inBanská Bystrica)、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學的高校青年代表們分別通過對話分享自己的國際交流經(jīng)驗與愿景,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藝術(shù)表演。

中國-中東歐青年文化交流活動
清華大學學生代表王晶晶分享了她從小學習外語的經(jīng)歷,并基于其參與跨文化交流活動的經(jīng)歷與初心,講述了文化交流對于拓展她感知世界方式的重要影響。羅蘭大學學生代表祹絡嵐(Torma Laura)表示,曾在中國交換的經(jīng)歷讓她與中國友人們珍貴友誼,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線上線下的跨文化交流機會。索非亞大學學生代表赫里西亞娜·斯拉沃娃(Hristiyana Slavova)則通過生動的圖像與視頻素材,分享了索非亞大學的歷史文化,以及索非亞大學在促進中歐文化交流中的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弗羅茨瓦夫大學學生代表多米尼卡·杰杰西克(Dominika J?drzejczyk)講述了自己對于中國舞蹈獨特節(jié)奏與韻律的喜愛,并分享了自己與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母親一起在波蘭分享傳播中國文化的經(jīng)歷。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生代表花麗娜(Dobre Florina-Alina)表示,自己對中國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攻讀中國文化研究的她還提到曾在中國交換留學,中國社會友善活力、充滿夢想機遇的氛圍讓她印象深刻;此外,通過對兩國不同學習生活體驗的比較,她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文化碰撞所帶來的魅力。

傅博致辭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副秘書長傅博在致辭中表示,回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走過的發(fā)展歷程,教育交流在雙邊合作中始終占有重要位置,是十年來發(fā)展兩國人民信任和真誠友誼的基石。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人民建立的友好關系,尤其是青年一代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建立真正的友誼,對世界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她倡議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和其他國家優(yōu)秀青年齊聚中國,以創(chuàng)新思維和青年責任為核心,參與知行中國和青年論壇等活動,促進各國青年思想碰撞,增進文明交流互鑒。
清華大學國際處、外交部歐洲司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相關負責人及參與高校師生代表等參加活動。
供稿:國際處
編輯:陳曉艷 覃霞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