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來自清華
來源:光明日報 2013-1-11 傅寧軍
石磊,,中共十八大代表,。1988年生,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在校入黨,,2008年7月應聘江蘇大學生村官,先后任南京市棲霞區(qū)石埠橋村黨支部副書記,、西花村社區(qū)黨支部書記,、棲霞街道辦事處副主任。2012年12月當選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兼),。
這個清華學子的選擇和道路,,曾引起許多同學乃至陌生人的好奇、不解,,甚至爭議,。作家傅寧軍三次采訪石磊,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清華村官”的故事——
“我不應該就這樣下去,,日復一日念書,,然后呢?讀研,,工作,,成家,買房,,買車……”
初次采訪石磊那天,,正是國慶長假的最后一日,棲霞街道辦公樓一片寂靜,,除了樓下的值班室,,樓上每一個辦公室都鎖著門。在四層樓往東的一個房間,,也就是石磊與另一個村官合住的宿舍,,石磊如約等我面談。
他比我想象的青澀,,個頭不高,,寸發(fā),圓臉,微胖卻結實,,盡管戴著眼鏡,,望著我的眸子仍然非常明亮,有一種謙虛的自信,。當我聽他毫不掩飾地講述自己的經歷,,那種坦然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勇氣,使我為之怦然心動……
通向清華之門,,必有驕人成績,,石磊也不例外。這個生于縣城的獨生子,,2004年以684分考取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是安徽省宿松縣的理科狀元。這一年他才16歲,。石磊的話似乎也很平常:“我父親中專畢業(yè),,開始是當老師,后來改行到了行政部門,。我母親也只讀過初中,。我也談不上特別的天分,只是養(yǎng)成一種學習習慣,,要把該做的事做好,。”
他說他的愛好挺多。中學時愛看課外書,。寫日記習慣持續(xù)至今,。到清華興趣更廣了。他是歌詠比賽積極分子,,也是校團委“情系母校”項目的組長,,組織清華學生寒假回高中母校做輔導。他還是馬拉松協(xié)會的骨干,,隨感發(fā)在清華網(wǎng)“跑版”,,是探討跑步的資深博主:
“每周一、三,、五,、六晚上跑步。從10圈開始,,繞紫荊操場慢跑,。后來慢慢增加,現(xiàn)在一般跑16圈左右,。跑完一個人踱回寢室,,頭腦非常清醒寧靜,。
“我相信,‘跑版’上每個人都有跑步的理由,。我跑步的理由就是改變,。跑步對我的最大益處并不在于健身,跑步的時候可以什么都不想,,得到最好的休息,,跑步后的寧靜能讓我經常思路異常開闊,很有頓悟的感覺,。”
臨近畢業(yè),石磊面前放著兩種選擇:考研,,或者出國,。
“說實話,清華學生出國留學還是相對容易的,。像我們宿舍8個人,,一半都出國了,另外還有三個讀研,。我當時也打算出國,。雅思都考過了,指導老師的推薦信也弄好了,。”
怎么搞定出國留學,?石磊與同宿舍的同學常在一塊交流,需要哪些材料,,應該往哪里投,。那個同學最后挑中了荷蘭的一所大學,讀工業(yè)工程專業(yè)的碩士學位,。學費非常貴,,他跟荷蘭一家大公司簽約,公司給他獎學金,,他答應讀完碩士,,再給這個公司打幾年工,所以同學的學費解決了,。
何去何從,?石磊的心緒有點糾結。
清華的傳統(tǒng)時常被老師告誡:要做可擔大任的清華人,,而不做只管自己吃飽穿暖的“自了漢”,。石磊曾在“水木社區(qū)”發(fā)過一個帖子:
“大三的暑假,我去云南支教,,看到孩子們?yōu)榱烁呖级找垢冻?,突然意識到自己當年也是這么過來的,。又反思本科前兩年也算認真學習,但缺了點什么,。缺了夢想,,缺了追求夢想的熱情!在大學的氣氛中,,這種不夠實際,、不夠好玩的東西容易被忽視,而我把它丟了,。我不應該就這樣下去,,日復一日念書,然后呢,?讀研,,工作,成家,,買房,,買車……”
不做“自了漢”,到哪里實現(xiàn)久違的理想,?
“有一天打開學校就業(yè)中心網(wǎng)頁,,我看到一條信息:歡迎選聘大學生村官。我查了往屆村官的資料以及他們的經歷,,馬上就被吸引住了,。后來聽說江蘇省組派人到清華,舉辦大學生村官專題報告會,,有幾十個同學去聽,。最后只有三個人有意向,我是其中之一,,當場表示愿意去農村,。”
值得提到的,是清華“啟航計劃”,。每年,,清華大學要召集去西部和去基層的學生,給這些即將“啟航”的畢業(yè)生鼓勁,。學校還請回了幾位早年的學長,。石磊記得一個來自廣西的校友,1993屆本科畢業(yè)生,,那時清華學生比現(xiàn)在火,,但他選擇去基層,到廣西玉柴廠當了一名技術員,,從車間干起,。十五年后,,他作為玉柴集團副總裁,站在了清華“啟航計劃”的講臺上,。
清華1988屆畢業(yè)生,、河南蘭考縣委書記黃道功與村官座談交心,石磊記了一篇筆記,,貼在網(wǎng)上與同學們分享——最關鍵是“四要”,、“四不要”:要愛民(愛你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愛崗),;要務實(接觸具體的實際的工作),;要勤奮(不要懶,注意在細節(jié)上表現(xiàn)出勤奮),;要有為(無論大小事,,要堅持做下來,珍惜時間,,有所作為)。不要越位(給自己定好位,,做你該做的,,不該你管的不要亂摻和);不要張揚(有本事不要自己說出來,,而要做出來),;不要貪婪(耐得住一時的寂寞和清貧,會使用權力),;不要氣餒(困難肯定很多,,遇到困難要改變自己來適應,相信才華總會嶄露,,總會被發(fā)現(xiàn)),。
“我真的到農村來了,就發(fā)現(xiàn)他說的確實有道理,。你只是理性地知道一個道理,,和通過實踐理解的道理,其實是不一樣的,。當村官要跟各種人打交道,,有村干部,有村民,,還有各級領導,,謙遜很重要。他一個縣委書記,,告訴我們不要越權,,比方該向街道匯報的,,就別向區(qū)里匯報。這些話我體會就很深,。”
難怪,,我打電話給石磊約定采訪,他一聽就爽快地答應了,,可是我真的要去了,,他又打電話說,你還是要跟分管的街道副書記說一說,。我電話給那位副書記,,她又要我跟區(qū)組織部聯(lián)系。轉了一圈,,那位副書記電話中答復我,,既然你采訪石磊本人,我們沒什么意見,。我覺得蠻有意思,,這大概也就是不越權吧。
22歲的石磊,,當了西花村的一把手,,肩頭仿佛壓上了千斤重擔
初到石埠橋村任職,20歲的石磊躊躇滿志,。他留意網(wǎng)上信息,,看到蘇北大學生村官建蔬菜大棚為村民增收,他靈機一動,,給村里寫了一份發(fā)展種植業(yè)方案,。
老書記的閱后感只有四個字:脫離實際。
一盆冷水把石磊澆醒了,。石埠橋村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早已是一片工業(yè)化社區(qū),不可能劃出土地搞低附加值的種植業(yè),。
石磊告訴我:“老書記高廣林六十出頭,,文化不高,卻是個有能耐的人,,他非常歡迎我到村里任職,。我到村里一看,與想象中差異蠻大,,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就是條件好,,以前石埠橋村是個有名的窮村,,高書記帶領村民辦企業(yè),,把窮村的帽子甩掉了。村委會班子也很團結,。
“不好的地方,,就是這里抽煙的人特別多,開個會,,煙霧繚繞,。再有,所有的人都會說粗話,,嘴邊常會帶著臟字,。書記辦事果斷,很有眼光,,這點我佩服,。但有時不能與時俱進。比方說他們對電腦辦公不感興趣,,覺得沒用,。其實村里辦公量非常大,辦個小局域網(wǎng)能省不少麻煩,,他們還是老辦法,,都記在紙上,讓打字員打一打,。
“不過,他們也自有道理,。比如上面要求減少紙制臺賬使用,,盡量電子化,聽起來不錯,,可是文明城市的創(chuàng)建又要求必須制作個臺賬讓人家過來翻一翻,,所以有時很矛盾。最怕來人檢查,,這個領導提個意見改一遍,,十幾張紙,打個幾份,,另一個領導來了,,又提個意見,又弄個幾份,,最后一堆廢紙,。沒辦法,有時上面考慮的和下面考慮的有區(qū)別嘛,。”
跟著老書記在村里跑,,石磊發(fā)現(xiàn),,高廣林不愧是當了三十多年基層干部的老書記,與他這個稚嫩書生相比,,說話辦事的思路都很務實,,也很管用??蠢蠒浫绾翁幚泶謇镫s務,,如何跟村民打交道,他由衷地感到,,雖然自己書本知識頭頭是道,,可在農村這個大課堂里只是一個有待補課的小學生。
石磊不再空想,。來找石磊的人都覺得,,這個大學生很熱心。機械廠的油泵出了故障,,石磊趕去指導維修,。村民的孩子功課跟不上,他上門輔導作業(yè),。與村干部一道,,他為全村最貧困的家庭爭取救助,為征地拆遷戶爭取盡可能多的保障,,為失業(yè)村民找一份工作……石磊不計名份,,有啥干啥,他逐漸地被村民接納了,。
在當好老書記助手的同時,,由石磊牽頭,整理村情民情檔案140余卷,。村里一塊土地被附近煉油廠占用,,曾有過長期供應平價油補償村民損失的協(xié)議,廠里領導更換后不承認了,,石磊從陳年文檔中找出這份協(xié)議,,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在石磊整理石埠橋村文檔期間,,正逢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他跑遍每個老年人的家,收集到百余張老照片,,舉辦了“改革三十年,,美麗石埠橋”圖片展,在村里轟動一時,男女老少都來參觀,,也搶救了一批珍貴的圖片資料,。石埠橋村檔案室在當?shù)刈钕冗_到了省一級檔案單位的創(chuàng)建標準。
當村官一年之際,,石磊寫下自己的總結:《近年來所犯20個錯誤》,。都是一樁樁小事,卻有自我反省的警示,。他告誡自己,,拿出大學生的本事,堅持小學生的意識,,才能讀懂農村這部大書,。
2010年4月,棲霞區(qū)棲霞街道農村基層黨組織換屆公推直選,,石磊報名參選西花村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并高票當選,。
22歲的石磊,當了西花村的一把手,,肩頭仿佛壓上了千斤重擔,!原先任職的石埠橋村是個億元村,而西花村是個長期落后的小村莊,,地理位置偏僻,,發(fā)展資源有限,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黨支部其他5個支委,,都比石磊大十多歲,有的甚至是石磊的父輩,,石磊對他們非常尊重,,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但也堅持原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在會上講清楚,。更重要的是,,石磊總是做的比說的多。
干在前頭才有發(fā)言權,。他了解到,,作為西花村主業(yè)的西花物業(yè)公司僅有26名員工,年盈利區(qū)區(qū)30萬元,,沒能力改變村莊面貌,。他就琢磨,該把這個主業(yè)做強做大。他帶著村干部找華能電廠溝通,,而且跑遍了車間倉庫,,掌握物業(yè)服務的工作量,制成數(shù)據(jù)表格作為談判的依據(jù),,終于簽下新的合同,,承包了華能電廠大部分物業(yè)份額。到2011年,,物業(yè)公司的業(yè)務成倍增長,,員工增加到150多人,大部分招收的是50歲左右就業(yè)困難的村民,,全年服務業(yè)總收入360萬元,,有了給群眾辦實事的本錢。
西花村荒山多,,坡地多,,以前大家嘆息多。石磊換了一種思維,,盤活閑置土地,,建成了百畝苗木基地,種植水杉,、廣玉蘭,、欒樹、高稈女貞等綠化品種,。事實證明了石磊的預測,,居民小區(qū)、企業(yè),、公路,,到處需要綠化樹,荒坡地變成了聚寶盆,。
對于個別人的胡攪蠻纏,,石磊也敢于碰硬。有一戶家境不錯的村民私搭亂建房屋,,面積達三,、四百平方米,眼看框架結構已成型,,村委會派人喊停了幾次,,三番五次做工作,這家人就是頂著不理睬,。村委會研究決定,,用挖掘機強拆,。當時石磊也到了現(xiàn)場,苦口婆心地宣講政策,??墒牵@戶人家平時在村里很橫,,很多人都怕他們,。一個男人揚言要找黑社會的人報復,一個女人操起鐵叉要扎挖掘機輪胎,,圍觀村民都在看,,石磊書記怎么辦,會不會軟下來,。只見石磊神色鎮(zhèn)定,,揚起手臂一聲令下,叫人將撒潑的女人拉開,,挖掘機開過去,,把違建房子推倒。事后,,石磊通過街道做了戶主女婿的工作,,促成拆違的最終妥善解決。村干部感慨地說,,過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就怕得罪人,石書記碰硬,,敢煞歪風邪氣,,給全村的拆違樹了樣子!
采訪石磊,,不時會被雜事打斷,。“有個大隊的豬圈被人租了,養(yǎng)了好多豬,,用收來的泔水喂的,,還影響環(huán)境。要去勸他們離開,。”“裝路燈要省一點,。集體到常州買,平均下來每盞便宜20塊錢,。要開會討論一下,。”“晚上吃過飯等天黑,,去看看那邊要裝路燈的巷子,。”聽聽他和村干部說的話,就知道他在忙什么了。
如何能既實現(xiàn)村務公開,,又滿足群眾的參與意識,?石磊提出了基層民主建設的新思路:“民情監(jiān)測員+干部聯(lián)系點+共同出點子”。石磊給西花建立了“信息平臺”,,通過短信群發(fā)系統(tǒng),,讓村民在手機上看到村里的每周工作安排和季度總結。“信息平臺”發(fā)布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村里投資5萬多元,,維修破損的道路,、垃圾箱、水溝等設施,,修繕了部分困難戶危房,。把老年生活費從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每戶村民享受80度免費的用水補助,,對考上一本,、二本大學的學生,給予獎勵……
2011年9月,,村里16歲的少年孫德超被診斷為白血病,,父母10多年的微薄積蓄全部耗盡。石磊在最短時間內為孫德超辦好了低保,,并為他四處“跑腿”,。那天我采訪石磊時,他忙著接聽電話,。原來,,聽說紅十字會可能有救助,石磊向紅十字會咨詢,。他還聯(lián)系《揚子晚報》,,希望病患之家得到社會資助。
坦然面對贊揚與質疑,,每一種活法都可以精彩
對于石磊清華畢業(yè)再當村官,,最不理解的是他的高中同學,他們認為人家是沒辦法才回農村,,你讀了清華還去農村,,能有什么前途?
石磊對我說:“我當村官的事傳得很快,,回老家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有一個從小學到中學一直要好的同學,當時復習準備考北大經濟研究生,。他就跑來當面問我,,說你這么好的成績,,不如考個研,將來搞搞研究,,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啊,。
“反而是大學同學思想挺開放的,你干什么都行,,只要你喜歡,,就無所謂高低貴賤。清華教育有一種開闊視角,,清華學生在國家每個角落每個行業(yè)都應該有,,學生應該做各種事情,讓學生發(fā)展比較自由,。”
村官的選擇與磨練,,讓石磊改變了許多。無論留學國外的同學,,還是北京讀研的同學,,石磊都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密切。人家的贊揚也好,,人家的質疑也好,,石磊都坦然地面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一種活法都可以精彩,。
中共十八大召開期間,作為三名大學生村官黨代表之一,,24歲的石磊成了媒體追逐的明星,。十八大閉幕回到南京,石磊說:“我太幸運了,,不僅受到習近平同志的親切接見,,還與胡錦濤同志面對面地交流,我是沾了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光,,光榮應當屬于全國20多萬名大學生村官,。”
2012年12月,石磊當選共青團南京市委副書記,,仍兼棲霞區(qū)棲霞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石磊告訴我,,現(xiàn)場聆聽黨的十八大報告,,留意到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他從中感受到了極大的信心與力量,。他要“抓緊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在服務百姓,、創(chuàng)業(yè)干事中成長,。
傅寧軍 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長期關注大學生“村官”群體,,其采訪一百五十多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大學生“村官”》,,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被稱為“來自田野的青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