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化學系帥志剛當選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6月18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帥志剛出席了比利時皇家科學院舉辦的新院士入院儀式,他于2013年3月2日當選為該院的外籍院士。帥志剛也是該科學院241年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外籍院士,中國駐比利時大使廖力強先生和科技參贊韓麗娟女士等也應邀出席了新院士入院儀式并向帥志剛表示祝賀。

圖為帥志剛。
比利時皇家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Belqigue)成立于1772年,是根據奧匈帝國女皇瑪麗-特雷莎頒發(fā)的指令而建立的學術機構,比1831年成立的比利時王國的歷史還要悠久。該科學院由科學、文學道德政治學、藝術、技術和社會學等4個學部組成,每個學部均限額50名院士和50名外籍院士。由于2012年5月份斯坦福大學化工系的創(chuàng)始人、著名催化學家Michel Boudart教授去世,空出一個科學部外籍院士的位置,經過多輪的遴選,最終帥志剛在今年3月2日該學院舉辦的院士大會上以獲得超過2/3多數的支持成功入選,填補了該空缺。
帥志剛在理論化學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有機光電材料的性能預測計算方法的發(fā)展與應用方面做出了原創(chuàng)性成就,得到國際認可,2008年當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帥志剛,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理論化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2008),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09),歐洲科學院院士(2011)。擔任《理論化學述評》(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納尺度》(Nanoscale)等編委。目前研究方向為理論化學和有機光電材料理論。
比利時長期以來非常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崇尚思維的原創(chuàng)性,在歷史上產生過5位諾貝爾獎和2位菲爾茲獎得主。由世界上100多個科學院組成的國際科學院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Academy)的秘書處一直設在比利時皇家科學院。
供稿:化學系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