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5月20日電 5月16日,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的2024京港兩地社會科學院長論壇在主樓接待廳和甲所會議室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出席論壇并致辭。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天夫主持上午的論壇活動。

彭剛致辭
彭剛代表學校向出席論壇的來賓表示歡迎,向支持本次活動的京港社會科學界同仁表示感謝。彭剛表示,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是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巨大變化,也為社會科學的學科發(fā)展、科學研究、學生培養(yǎng)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而社會科學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更有效地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凝練不同學科、不同視角、不同地域的智慧,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社會科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以此為契機加深京港兩地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

孫茂松、文鳴、張靜、趙志裕、彭凱平(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作主旨報告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文鳴,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張靜,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原院長、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分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特點、趨勢及其對社會科學的可能影響”“大數(shù)據(jù)與人口學研究:機遇與挑戰(zhàn)”“數(shù)字平臺經濟對社會研究觀念的挑戰(zhàn)”“人工智能:提供人類——機器共創(chuàng)的契機與AI管治的挑戰(zhàn)”“智能社會時代的社會科學:生成式大模型的挑戰(zhàn)與貢獻”為題作主旨報告。

論壇現(xiàn)場
5月16日下午,三場平行論壇在甲所會議室舉行,分別由香港大學地理系教授梁順林、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黃力強、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孟天廣主持。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所高校社會科學不同學科方向的師生代表共帶來32場報告,就人類社會智能化轉型的機遇、挑戰(zhàn)進行深入對話。四校近百名師生參加論壇。

平行論壇

活動合影
5月17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師生還前往國家版本館參觀交流。
供稿:社科學院
編輯:陳曉艷
審核:劉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