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委宣傳部
一,、背景情況
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chuàng)新理論的真理性,,增強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堅定性?!薄耙訌妭鞑ナ侄魏驮捳Z方式創(chuàng)新,,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碑斀駮r代,,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極大影響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社會交際方式和日常工作方式,,其信息來源多樣化、網絡社區(qū)圈層化,、信息內容碎片化,、傳播目的娛樂化等特征對黨的建設特別是思想建設帶來嚴峻挑戰(zhàn),但同時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也拓展了新形勢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途徑,,豐富了理論學習手段,,為強化黨的理論武裝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因時而進用好信息技術加強理論學習,、強化理論武裝,,成為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場所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鎮(zhèn),也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師生對新媒體接觸早,、使用廣、黏性大,,“90后”“00后”等青年師生更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原住民”,,可以說,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師生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也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強化理論武裝無法回避的重要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賦能高校理論學習,,是高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擦亮馬克思主義“最鮮亮底色”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必然要求,。
清華大學黨委高度重視加強干部,、黨員和師生員工的理論武裝,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健全理論學習工作體系,,強化理論學習資源供給,制定實施理論學習工作行動計劃和新媒體工作行動計劃,,充分利用新媒體理論傳播及時化,、形象化、大眾化等優(yōu)勢,,持續(xù)推出感染力傳播力強的融媒體產品,,講好蘊含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不斷提升政治理論學習質量和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融合式,、不斷線的全時學習平臺
堅持“理論學習一刻不能放松”理念,,充分利用荷塘雨課堂等在線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各類理論學習活動,。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開展讀書班活動,舉辦5場全校性集中輔導報告,,組織全校師生“同題共學”,,提供線上回放進行重溫或補學,,營造“全面系統(tǒng)學思想”的濃厚氛圍。在干部,、黨員,、黨支書和支委等各類培訓中,廣泛采用“主會場+分會場+線上互動”的融合培訓形式,,切實提高理論學習實效性,。打造“清華大學黨建慕課”平臺,收錄30余門政治理論學習相關課程,??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堅持每1至2周舉辦一場理論宣講“唯真講壇”,,及時回應師生關注的理論熱點問題,,保證理論學習“不斷線”,,現已成為學校的品牌學習活動,。增強學習資料的針對性、時效性,,圍繞重要主題編發(fā)《學習參考資料》,,至今已累計編發(fā)344期;堅持每2周推出一期《學習參考資料·第一議題》,,及時跟進匯編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論述,;針對重點學習主題,不定期推出宣講演示文檔,、文稿,、視頻等模板式資源,并通過網絡平臺發(fā)給基層黨組織,,滿足各單位的理論學習需求,。建設“我在清華聽講座”信息共享系統(tǒng),整合“唯真講壇”“荷聲講壇”“求索論壇”“時事大講堂”等資源,,讓師生“一站式”獲取各類講座信息,。
(二)建設高時效、立體化的理論傳播矩陣
根據形勢變化和師生需要,,有序改版升級黨建網,、微黨建等重要理論學習宣傳平臺,配合重大學習教育任務,、專項活動等建設專題網站或頁面專欄,,第一時間推送重要新聞報道,及時更新學習資源,。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充分發(fā)揮校園媒體矩陣作用,,在清華新聞網、“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校報《新清華》等平臺開設主題教育專題專欄,,采用短視頻、圖解,、海報等形式推出一批接地氣,、易共情的融媒體作品,讓濃厚的氛圍擴散到校園各個角落,。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英文清華新聞網、校報《新清華》等開設專題專版,,推出系列新聞報道,、解讀文章、短視頻等多元化特色內容,。作為教育部首批網絡文化建設試點高校,,成立專門的網絡文化辦公室,推進理論學習與網絡思政工作,、網絡文化建設等緊密結合,,舉辦校園網絡文化節(jié),完善線上新媒體矩陣和線下新媒體聯盟,,形成“大合唱”機制和格局,。建設一批突出思想性理論性的新媒體賬號,建好用好學習強國號等平臺,,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理論學習相關賬號,,建設“學堂路上”“藤影荷聲”“清馬來了”等特色公眾號,,4個新媒體賬號入選“首批高校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
(三)創(chuàng)新互動性,、體驗性的多樣學習形式
在學文件,、聽報告等學習方式基礎上,引入研究性學習,、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新理念新舉措,以學習形式創(chuàng)新促進學習質量提升,。堅持每年舉辦“傳承清華文化,,尋訪紅色印記”系列主題教育展覽與現場宣講活動,通過虛擬展示、云直播等多種形式提升校史黨史學習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挖掘利用校園紅色文化,,開發(fā)上線“清華大學校史黨史資源特色庫”,建設清華英烈碑,、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等19個校內紅色宣講站,,拓展理論學習“微空間”,引入虛擬現實(VR)技術組織開展實地宣講,,制作紅色宣講站全景視頻,,實現隨時隨地掃碼聽講,提供沉浸式學習新體驗,,打造更具“青年感”的宣講模式,。依托“藤影荷聲”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立“清華思客”品牌,以“讓世界聆聽清華思想者的聲音”為宗旨,,構建以專家學者為核心的主流思想輿論創(chuàng)作和交流空間,,聚焦國家重大政策、學科前沿等,、時事熱點等問題,,建設“新知·新思·新文化”的傳播平臺。
(四)制作有特色,、有深度的融媒學習資源
積極策劃制作微黨課,、微視頻,、微慕課等生動鮮活的理論學習資源,,提高理論學習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博士生講師團發(fā)揮“朋輩宣講輕騎兵”作用,推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文化傳承發(fā)展”等專題課程,,面向校內外線上線下開展理論宣講,,用青年語言講好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論斷。依托“這十年·青年講”全國高校宣講聯賽形成324門網絡精品課程,,涵蓋經濟發(fā)展,、脫貧攻堅、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發(fā)起“千馬廿行”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子聯學聯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325家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參與。把握建黨百年,、110周年校慶,、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契機,線上線下結合推出“大思政課”,策劃制作短視頻等資源,,讓師生在“我與黨”“我與國”的親身參與和體驗中接受教育,。推出“青年馬克思”系列、“清華學子講黨史”百集微慕課,,引導青年師生生動講述“四史”,,形成以講促學、講學互動的良好氛圍,。圍繞“黨在清華園”主題,,挖掘身邊人、身邊事,,制作系列微紀錄片,,展現清華黨組織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每年在教育部指導下推出示范微黨課,,并策劃創(chuàng)作出《第一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蔣南翔》等高質量作品,。
(五)健全信息化、協(xié)同化的管理服務體系
每年制定《理論學習要點》并明確學習要求,,把政治理論學習納入學校重要規(guī)劃,、年度工作計劃、黨建工作責任制,、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等,。正式上線運行理論學習臺賬管理系統(tǒng),推進落實教職工理論學習全覆蓋要求,,并將非黨員教職工納入統(tǒng)一管理,。利用在線系統(tǒng)規(guī)范管理二級單位理論學習,每年及時制定學習計劃,、更新學習記錄,、報送學習成果、提交學習總結,,把理論學習作為干部,、黨員、教職工述職考核的重要內容,。依托黨建聯系指導組,,每年全覆蓋開展二級單位理論學習中心組巡聽旁聽。結合共青云線上系統(tǒng)建立理論學習臺賬,,實現青年團員理論學習全覆蓋,。明確理論學習專項經費支持保障機制,將理論學習,、教育培訓工作經費列入學校年度財務預算,,必要時可從黨費中專項支持,,重點保障理論學習活動開展和學習平臺、資源,、隊伍等建設,。
三、經驗啟示
(一)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把握新形勢,、新規(guī)律、新問題開展理論學習
社會變革進程持續(xù)加快,,師生思想更趨多元,,開展理論學習決不能因循守舊。要圍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論述進行宣傳闡釋,,聚焦復雜理論議題,、重大時代課題、現實矛盾問題進行解讀,,通過更加有效的組織方式開展學習,,推出更有吸引力的學習資源,在促進師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上不斷出新招,、出實招,。要著力提高理論宣傳內容質量,圍繞師生思想困惑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力求主題“醒目”,、內容“解渴”、學習“盡興”,。
(二)堅持精準施策,,面向不同群體采取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措施
高校開展理論學習,,要堅持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既要強調理論學習的共性要求,跟進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形勢政策和大政方針;也要針對干部,、黨員,、教師、職工,、學生,、離退休人員等不同群體,分別制定學習指南或計劃方案,,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矩陣,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精準推送不同選題、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融媒體作品,,實現同頻共振、同向發(fā)力,,達到“各按步伐,、共同前進”的目的。
(三)堅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平臺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各類新媒體平臺仍在層出不窮,。高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理論學習,,必須跟上技術和平臺創(chuàng)新的新步伐、新動態(tài),,不斷開拓新的平臺陣地,,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方式方法,努力把“天下事”講成“身邊事”,,把“大道理”化成“小故事”,,把“乏味課”變成“精品課”,讓理論宣傳“動起來”“活起來”“實起來”,,讓師生愿意看,、喜歡聽、看得懂,、聽得進,。
(四)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實現以高質量理論學習引領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fā)展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更能彰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的真理性和生命力,。高校要把研究解決學校改革發(fā)展中的真問題、大難題作為理論學習的落腳點,,推出更多帶有研究式,、探索式、啟發(fā)式特點的宣傳闡釋作品,,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和水平,為高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強大牽引力量和有力理論支撐,。
(執(zhí)筆人:李海明,、任懷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