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燊 何乃昕 楊洋
今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面向海外學習者開設全球融合式課堂,共開設了32門課程。工業(yè)工程系副教授趙磊講授的“決策方法學”課程,以其互動性、實用性、趣味性等特點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學習者。首次嘗試全球融合式課堂教學的趙磊,分享了他對創(chuàng)新授課形式的理解和經驗。

“決策方法學”全球融合式課堂師生合影
注重互動,讓課堂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平臺
全球融合式課堂跨越了時空界限,讓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能夠通過互聯網來參與學習。而在通過互聯網直播進行教學時,趙磊非常重視教學的互動性。在他看來,不僅線下課堂要有互動,線上直播同樣不能缺少互動。
通過雨課堂讓學生發(fā)送“彈幕”是趙磊引導課堂互動的一種方式。在趙磊的課堂上,彈幕不僅是發(fā)表觀點和意見的渠道,也是回答課堂問題、記錄課堂表現的方式。“彈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反饋,我的課堂對互動的要求比較高,比如在優(yōu)化模型時,我會鼓勵大家一起來討論過建模的過程和決策是什么,目標函數怎么寫,同學們就可以通過彈幕發(fā)表意見。這樣不僅節(jié)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的思考。”趙磊說。
在這門課上,積極參與互動,還能得到相應的學分。趙磊介紹,這門課期末成績的計算,有5%是課堂參與分。課程助教會統(tǒng)計同學們的課堂發(fā)言和回答問題的次數,將其列入期末成績考核中。
“在課堂上不能做啞巴,要主動去交流,去溝通。”這是趙磊對自己學生的要求。之所以如此注重互動,源于他在國外留學的經歷,“我讀書的時候,老師說中國學生一個學期基本上注意不到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課堂基本不發(fā)言”,這種現象在趙老師所在的學校特別明顯。“但是我是個比較例外的,我經常回答問題,甚至去上外系的課,去參與到別的國家學生的項目,我感覺收獲是非常豐富的。”通過全球融合式課堂,趙磊發(fā)現,國際學生在課上的活躍,對國內學生也有帶動作用,這也正是他開設課程的初衷之一。
同時,趙磊在講授課程案例時會專門挑選國內企業(yè)案例,加入中國元素,讓國內外學生都更加了解中國的相關實踐,促進跨文化交流。“通過鼓勵同學們參與課堂互動,引導大家進行跨文化的交流,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也能夠幫助同學們開闊視野,了解世界。”趙磊說。
實踐培養(yǎng),鍛煉解決真正問題的能力
趙磊在課堂上,有時會“故意”讓同學們“犯錯”。趙磊說:“比如寫模型,有時候我會給同學們挖個‘坑’,看看他們會不會跳下去。這個過程就是要讓同學們去關注和發(fā)現建模過程中的紕漏,從而避免以后在再犯同樣的錯誤。”

國內外同學在線上交流
“我經常和學生講,不要老盯著答案。課堂講授的例題一般都是簡化版的問題,把(簡單問題的)正確答案找出來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尋找這個答案的過程,這才能幫助你將來真正去解決大規(guī)模、復雜的實際問題。”趙磊坦言。
“這門課非常有用,幫助我完成了我的知識拼圖。”來自圣彼得堡的學生說。
啟發(fā)思維,在學習中啟迪智慧
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講授“決策方法學”的過程中,趙磊還十分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趙磊認為,課堂上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解決問題。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讓學生“犯錯”,趙磊解釋說,“我不是把一個答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去理解這個答案,我是希望大家‘犯錯’。”在趙磊看來,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機會和空間根據自身現有的知識,嘗試自主解決問題,然后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反思有什么欠缺,不斷地完善思維。
此外,趙磊也會從課堂知識中,引申出人生哲理,幫助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他談到,學習和生活就像運籌決策的過程,其中有一些因素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有時候會有短暫的困難,但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了長久的目標。
“人生也是如此,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左右,有時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會永遠處于低谷。你要做的是去優(yōu)化你的人生路徑,哪怕短期去試錯,但你通過優(yōu)化算法,在長遠來看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這些都是趙磊希望通過課程向學生們傳達的。
“此次參與全球融合式課堂,也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期待未來全球融合式課堂成為全球融合互動平臺。”趙磊說。
(清華新聞網12月27日電)
供稿:教務處
編輯:陳曉艷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