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曾憲雯
“Hello”,,每周五上午9:50,,清華學堂內(nèi),呂中舌老師以極富魅力的嗓音準時開始上“文學研究中的當代英語”,。
同一時刻,,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日新書院大一新生茆殷嬰正端坐在自己10平方米的臥室,左腳打著支具,,聚精會神地盯著面前的電腦屏幕,。通過教室里的攝像頭,茆殷嬰可以看到清華學堂窗外樹影搖曳,,秋日的陽光溫柔地照射進來,。雖然不能到現(xiàn)場上課,但那一剎那,,她感覺身臨其境,。

錢小軍“倫理與企業(yè)責任”授課現(xiàn)場
“照顧到每一個人”
“我很喜歡這門課,而且老師也比較關(guān)注線上上課的同學,,所以即使在遠端,,體驗感也非常好?!避庖髬敕Q這門課是周五的快樂源泉,,但由于9月5號在學校騎車不慎摔倒致左腳腳踝骨折,她只能返回家中在線學習,。
第一周的第一節(jié)微積分課,,茆殷嬰突然聽不見另一端老師的聲音,好在線下同學幫忙向老師反映,,及時解決了這個問題,。她事后回憶說,“微積分這門課只有我一個人選擇線上學習,,授課老師專門為我開了騰訊會議,,我很感動,也深刻體會到了校長在開學時說的‘一個都不能少’,?!?/p>
2018級社科學院的褚樂怡也受到了這樣的“特殊”待遇。
經(jīng)管學院杜勝利老師的商業(yè)倫理課,,褚樂怡是全班唯一一位在線上課的同學,“杜勝利老師特地打電話征詢我的意見,,為我一個人開了騰訊會議,。”
褚樂怡8月底在家不幸摔壞了腿,,疫情之年好不容易盼來開學,,但因為這個意外,她返校上課的心愿再度化為泡影,?!巴瑢W們都能線下上課,也可以一起吃飯,有時候覺得挺孤單的”,。對于只能線上學習,,褚樂怡有一點小小的失落,但來自學校老師的關(guān)注又讓她倍感溫暖,。
為了讓遠端學習的同學能跟上進度,,許多老師都為他們在線上單開了交流時間,學生有什么問題可以在線上會議室向老師咨詢,。當然,,老師也非常歡迎同學發(fā)郵件或者打電話提問。
除了保證課堂上“一個都不能少”,,老師們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英語課上,,老師囑咐線下上課的同學多和我們互動,,不要讓我們覺得孤單。線上上課的同學也挺多,,如果遇到問題,,群里的同學會一起想辦法,互動感挺強的,,讓我覺得跟大家是在一起的,。”電話另一頭,,傳來茆殷嬰的笑聲,。
新的教學模式使老師們的上課方式也有了不自覺的變化,“這學期和上學期我有同一個老師的不同課,,這學期通過攝像頭,,我明顯看見他活潑了很多,也開心了很多,,一節(jié)課感覺他的嘴角都沒下來過,。”褚樂怡說,。
新學期的第一周,,44個院系中有1830名學生跟茆殷嬰和褚樂怡一樣,因各種原因無法返校上課,。而隨著融合式教學的開展,,即使身處千里之外,他們也沒被落下,。茆殷嬰說,,“在這方面,清華做得特別好,照顧到了每一個人,?!?/p>
“效果會越來越好的”

段志蓉“麥肯錫課程:全球領(lǐng)導力”授課現(xiàn)場
在經(jīng)管學院段志蓉老師“麥肯錫課程:全球領(lǐng)導力”的課堂上,晚上7點半開始的課程毫無停頓地進行到10點,,特別是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線上線下的交流無縫輪轉(zhuǎn)銜接。掌聲和笑聲不斷,,歡樂與知識齊飛,,身處世界各地的師生同學們在這一刻找到了心靈的同頻共振。
“融合式教學之所以難,,是因為線上線下,,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這門麥肯錫全球領(lǐng)導力課程,,一直以來都是以龐大而高度國際化的授課嘉賓和學生群體為特色,,每年參課的150到200名學生中,約有40%-50%的國際學生和交換生,,課堂上的師生交流最是熱鬧,。”如何讓因疫情無法返校卻仍然踴躍選課的70多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同學感受到學校在疫情期間一如既往高質(zhì)量的教學,?段志蓉感到身上的責任已經(jīng)超過教學本身,。
經(jīng)管學院另一門“倫理與企業(yè)責任”課,一共35位同學選課,,三分之二都在線下,。“案例討論是這堂課重要的學習方式,,課前我心里不是特別有把握,,擔心線上同學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當然也擔心線下中國學生的參與度,,但課上同學們無論線上線下參與都非常踴躍,,發(fā)言覆蓋面廣,思想深刻,?!鄙险n前,授課老師錢小軍還有些擔憂,,沒想到課堂效果出乎意料。
“我的經(jīng)驗是線上同學必須打開攝像頭,,這個要求很關(guān)鍵,。同時,也提醒授課老師們?nèi)齻€特別需要注意的點:對線上同學講話的時候,要注意面向攝像頭,,而不是屏幕,,需要養(yǎng)成習慣;有些線上同學的發(fā)言音量不穩(wěn)定,,我們可以再找找原因,;線下同學發(fā)言遞話筒的速度也可以優(yōu)化。我的第一次‘試水’感覺還好,,學生們非常給力,。相信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效果會越來越好的,?!?/p>
先做起來,邊做邊學,。在錢小軍看來,,在線教學增強了課程的開放性和透明度,挑戰(zhàn)了以往的教學設計和課程交互的方式,,在促進教學改革和提升的同時,,也把課堂里的每個個體融合成了教學共同體。大家目標一致,,步履不停,。
融合式教學的三駕馬車:教室改造、教師培訓,、一鍵呼叫

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工作人員在緊張地工作中
時間倒回到今年6月底,,全球疫情走勢不明朗,秋冬是否會出現(xiàn)疫情反彈仍不確定,。特殊時期,,秋季學期到底采取何種方式教學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經(jīng)學校常委會,、核心會討論,,最后確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融合式教學:返校學生在教室上課,無法返校的學生遠端在線上課,。邱勇校長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指導秋季教學的總體原則。
確定思路后,,由教務處牽頭,,融合式教學指導專家組進行深度參與指導,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負責技術(shù)方案設計和工程建設,,“融合式教學”從一個概念逐步落地實施,。
融合式教學指導專家組指出,,要保證遠端同學跟線下同學有實質(zhì)等效的上課體驗,教室需要進行改造,。教室改造須在9月14號正式上課前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各部門快馬加鞭開始運作。
8月初,,學生陸續(xù)返校,。春季學期100多門必須線下進行的期末考試被提上日程;為了保證學生返校后線下學習,,小學期的課程集中安排在開學前幾周進行,;新生報到后各種活動需要大量教室;開展融合式教學培訓和教室實操演練也需要教室……要保證正常教學及其他活動順利進行,,留給融合式教學教室改造可用的時間非常少,。
完成預算批復、招標采購等流程時,,時間已到了8月10號,。從那一天起,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幾乎進入24小時工作狀態(tài),。由于教室白天被占用,,工作人員只能晚上施工。8月10號到9月12號的這33天里,,每天晚上10點左右,,趁著大部分待改造教室空出來,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在大家不舍晝夜的努力下,,8月31號時,141間教室改造完成,。到9月12號,,285間教室可投入融合式教學使用。
為了保障遠端學生看得見,、聽得清,、有互動,教室內(nèi)高清攝像頭的景別需要可以切換,,授課教師需要佩戴領(lǐng)夾式麥克風,,線下上課的同學也得配備手持話筒。而且不同課程老師的電腦設備不同,,對軟件的需求也不一樣,,這些問題都得解決,。大批量教室的硬件安裝和配備已經(jīng)相當困難,況且還得連到學校統(tǒng)一的中控系統(tǒng),,這需要工作人員做編程設計。
在已經(jīng)改造完成的教室里,,可以看到教室后方新增了一個攝像頭,,機柜臺式機屏幕左側(cè)有一個控制小屏,小屏上方有各種型號的移動設備接口,,柜門上有“一鍵呼叫“按鈕,,同時還設置了文字提示。這些物件看似簡單,,其實每添加一個都很不容易,。
要保證融合式教學的質(zhì)量,僅僅改造教室當然不夠,,教會老師使用設備成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一批教室改造完成,融合式教學指導專家組,、教師發(fā)展中心組織了針對近2900位授課教師,、170位技術(shù)支持志愿者的8場培訓,還專場組織了面向課程助教和課程課代表的培訓,,力求最大程度保障上課能夠順利進行,。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9月14號,,清華全面開啟了融合式課堂,,學生社區(qū)管理中心的重頭戲來了!為了后期運維有序進行,,學生社區(qū)管理中心除了參與教務處組織的培訓,,大部分老師更是在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的施工現(xiàn)場近距離學習。
學生社區(qū)管理中心設有4個技術(shù)人員值班室,,分別分布在六教,、法學圖書館、五教和新水利樓,。自上課以來,,16位工作人員一改往日的輪班制度,全部從早上7點半工作到晚上10點半,,有時候吃飯都是泡面湊合,。清華教學樓分布范圍極廣,當接到教室的一鍵呼叫時,,工作人員必須盡快解決問題,。很多時候,,他們都是氣喘吁吁地出現(xiàn)在教室里。
無論你身在何方,,上課的鈴聲已經(jīng)敲響,!
推行融合式教學本質(zhì)上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讓清華學子無論身處哪里,,都能參與到課堂中,。正是基于對教學的重視,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清華才會花大力氣來做這件事情,。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融合式課堂給同學和老師都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上課的鈴聲已經(jīng)敲響,,清華園200多間教室內(nèi),老師們已做好準備,,課堂上的畫面將通過網(wǎng)絡傳到大江南北,、海內(nèi)海外。
6教6樓信息化技術(shù)中心中控室內(nèi),,3位技術(shù)人員坐在一排電腦前,,緊盯著大屏幕上教室里的畫面,學生社區(qū)管理中心4個運維值班室15位工作人員嚴陣以待,,以便隨時響應教室里老師的一鍵呼叫,。
新學期,新課堂,,清華人,,一個都不能少!
(清華新聞網(wǎng)10月13日電)
編輯:曲田 高原 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