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元建起套常住房 清華參與設計成型后推廣災區(qū)
6月16日下午,什邡市人民政府網(wǎng)站上,關于活動板房的援建信息不斷變化著。“我們需要26000多套活動板房,現(xiàn)在差不多解決了10000套。”什邡市常務副市長李卓說,目前帳篷里溫度已經(jīng)高達38攝氏度,對于受災人口達41萬的什邡,每增加一套活動板房,都讓他們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一次。
■過渡板房 過渡期后全部回收
每套活動板房的造價在1萬元左右,僅僅援建什邡的活動板房,價格就高達2億多元人民幣。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彭宗超說:“短期內(nèi)活動板房必須要建,但之后拆除又是一筆巨大的浪費,會不會帶來環(huán)境問題?”
昨天,李卓副市長證實,所有活動板房將在過渡期后全部回收,上交給政府機構。
■臨時安置點 用于修建居民小區(qū)
“按每套25平方米的建筑面積,過渡安置用房所占的面積大約在50萬平方米左右。”李卓說,市政府已經(jīng)通過初步規(guī)劃,這50萬平方米將用于永久性的建設用地。“這些地點復耕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目前主要是解決城鎮(zhèn)受災群眾的住房問題。同時,也考慮相應的配套功能,比如說水、電、氣,包括接收閉路電視以及在社區(qū)設立學校、衛(wèi)生院等這些配套設施。過渡期結束后,這些曾經(jīng)的臨時安置地點將用于修建居民小區(qū),行政機構所在地,不會影響銜接。”
■農(nóng)村住房 利用舊建材建新房
在廢舊建材再利用方面,李卓透露,已和北京的一家企業(yè)進行接洽,“我們想和他們合作,采取先進技術利用廢墟中的材料,制造性價比好的建材,最大限度減少資金壓力。”此外,清華建筑學院已接受民政部的委托,前往什邡參與農(nóng)村長期安置房屋建設。“造價大約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左右,這樣每套房屋2萬余元就可以解決。按照民政部的文件,每戶補貼1萬元,那么自己出1萬元就可以修建一套長久居住的房屋。”昨天18點,剛下飛機的工作組負責人告訴記者,選址考察已經(jīng)開始,一旦成型,這套樣板房將會向整個四川災區(qū)推廣。
來源:《北京晨報》20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