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的三天”
《北京青年報》 2008-05-17
在清華讀書的北川籍學子 在學校的幫助下面對災(zāi)難學會了承擔 他說———“我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的三天”
本報記者報道 父親是地震重災(zāi)區(qū)北川縣副縣長,正在廢墟瓦礫間沒命地指揮救人;兒子是清華大學大三學生,在清華園時時為還埋在廢墟下的母親擔憂祈福。父子倆每天通過短信報平安,相互鼓勁兒。兒子瞿定榮昨天上午對記者說:“我要學會承擔。”這個小伙子超乎尋常地堅強。
■我相信媽媽還在
瞿定榮不愿再提及家人的傷亡情況,一提就哽咽:“我的爸爸還在,媽媽也在。我相信媽媽一定還在,我一直在打媽媽的手機。爸爸說要堅強,正在積極營救。”
定榮的媽媽在縣財經(jīng)辦工作,當天被埋在辦公樓的廢墟里,一直沒有音訊。在接受記者采訪前,他收到爸爸發(fā)給他的一條短信,爸爸剛?cè)チ藡寢尩霓k公樓,又叫了她幾聲,相信她能聽到。
“我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還好,但爺爺、奶奶和小侄兒、小侄女沒有了。”
■收到爸爸第一條短信“地震了”定榮收到爸爸第一條短信是在5月12日下午3時,“問我‘地震了,你怎么樣’,”定榮對記者說,“當時我正在教室上自習,真的不知道地震了。”后來爸爸跟他說,“估計不是特別厲害,我得馬上趕回去。”
定榮的爸爸瞿永安是北川縣副縣長,當時他因不在縣城而幸免于難。爸爸最后一句話是叮囑他打電話找媽媽。此后通訊完全中斷兩天。
“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難熬的兩天,”定榮說,“我一直在給媽媽打電話,可到現(xiàn)在一直沒通。”
直到14日下午,爸爸的第一個電話才打過來。這位災(zāi)區(qū)的副縣長對兒子說:“我們的家已經(jīng)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了,爸爸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救人。兒子你要堅強起來,要保重身體!”
■今天有生命探測儀了
昨天上午,瞿永安給兒子發(fā)來一條短信告訴他,“今天有生命探測儀,比以前搜救效果更好一些。”幾天來,父子倆每天通過短信報個平安,相互鼓勵。定榮每天通過網(wǎng)絡(luò)即時了解家鄉(xiāng)搜救的情況,其中也有他爸爸的報道,這個縣6位副縣長有一半遇難,瞿永安帶著幾位幸存的政府工作人員一直在搜救群眾。爸爸說:“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么,是不是還能做得更好、更多,我只能做我認為最有用的事,我只能為群眾做我能做的一切。”
■拒絕學校發(fā)的3000元補貼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緊急籌措了40萬元,用作救助災(zāi)區(qū)學生的專項資金。昨天,學校首批為重災(zāi)區(qū)的學生每人發(fā)放3000元和一張電話卡。之后,還要給500多名在校的災(zāi)區(qū)學生發(fā)放不同金額的生活補助。
當一名同學將裝著3000元的信封遞給他時,他堅決不要。“我還有錢,我不要。”他說,“我跟爸爸說了學校要發(fā)補貼的事,爸爸說不要拿這筆錢,讓給更困難的同學。”
■哭是因為感動
面對記者和老師,瞿定榮幾度哽咽。“有什么苦難我都能夠承受,我已經(jīng)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的3天。哭是感動于學校及舉國上下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援。”定榮說,北川的許多同學都失去了親人,也都很堅強,堅強來自關(guān)愛。
“我們要學會去承擔,承擔災(zāi)難和責任,只有承擔命運才能改變命運!”年紀輕輕的定榮顯得非常堅強和成熟,“我們準備將北川在京的學生都召集在一起,我們一起承擔。”
定榮仍在不斷撥打媽媽的手機,“我相信媽媽還在。”
定榮每天也牽掛著救災(zāi)的爸爸,“我祝愿爸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