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1:30,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日間病房護士長史冬燕和普外科護士長張亞俠還沒有睡,作為當天支援朝陽區(qū)孫河鄉(xiāng)核酸檢測的兩位領隊,需要確保每個細節(jié)都不能有差錯。點位人員的設置,如何做到合理安排工作量?有第一次參加支援的“新人”,還有已參加過多次支援的“老將”,如何搭配使整個工作更加有效率,有多少人統一乘車,多少人自駕前往,天氣如何,物資是否已到位.....盡管兩位護士長已多次帶隊支援,但每一次她們都會事無巨細,這不僅是作為護士長多年來的職業(yè)習慣,更是她們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職責。
五月,春未盡,夏初臨。在經歷了一場小雨后,原本氣溫已經飆升到35℃的北京,突然涼爽起來。微微透藍的天空下,樹木新發(fā)的綠葉,正在努力地生長。早晨不到六點,支援孫河鄉(xiāng)核酸采集的小分隊已集結完畢。他們當中,有手握手術刀的心外科醫(yī)生,有在ICU與病魔日夜斗爭的重癥科醫(yī)護,還有探頭下尋找病變的超聲科技師......前一日的招募,他們紛紛回應“我能去!”現在的準時集結,他們奔向前線義無反顧。

汪海英進行核酸檢測支援
醫(yī)護黨支部汪海英被安排在自家社區(qū)支援。4月29日,也是朝陽區(qū)大規(guī)模核酸之日,在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支援的點位社區(qū),汪海英作為被采集者,知道“自家人”在“自家社區(qū)”采集核酸,于是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做好自身防護,給支援的4位醫(yī)護送來了水果,汪海英的母親更是做了自己拿手的餡餅給女兒的同事們加餐。5月6日,也是在自家社區(qū),同事們來支援接種疫苗,汪海英也給他們送去了水果。她說,“大家都很辛苦,能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特別開心。”5月7日這天,汪海英自己變成了“大白”,都是自己熟悉的街坊鄰居,雖然工作仍舊是不停地重復熟練的采集動作,但是汪海英特別有干勁。“寶貝兒,張大嘴,真棒!”“阿姨,您慢點,坐穩(wěn)了我再給您采。”鄰居們有的認出了汪海英,連連給她稱贊。中間被同事替換下來休息,汪海英臉上的壓痕清晰可見,她卻說一點兒也不累,還可以再做幾百個!

牛永紅在進行核酸采樣
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牛永紅此前一直在支援疫苗接種工作,“五一”假期,她和健康管理中心的醫(yī)務人員全力保障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的安全,幾乎沒有休息。在接到支援核酸采集任務后,牛永紅毫不猶豫:“我是科主任,我先上!”事實上,除了牛永紅,醫(yī)院已經有23位臨床醫(yī)技科室主任參加了核酸采集支援工作。
泌尿外科副主任吳建臣發(fā)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當日他所支援的社區(qū)根據已采集人數,通道數量由上午的4個減少為傍晚的1個,吳建臣便一人承擔了剩下的工作,讓其他人回家休息,堅持到了最后。
5月11日,血管科主任李雷即將第五次支援核酸采集。談及體會,李雷深有感觸:“身肩醫(yī)生和科室領導的職責,沒有理由不奉獻,沒有理由不身先士卒。這不是覺悟,是義務!看到許多老同志和青春面孔主動投身一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沒有人推辭,我為大家感到驕傲,這是咱們醫(yī)院一直以來的風骨和精神傳承!”

高云海在進行核酸采樣
采集核酸對于耳鼻喉科主任高云海來說,有天然的專業(yè)優(yōu)勢,又快又準,他一人當日采集了近1000個咽拭子,“大白”們都為他點贊。
此外,胸外科副主任魏慎海、眼科主任鄒燕紅、神經外科副主任應建有、血管科主任李雷、皮膚美容科副主任莊淑波、綜合ICU主任晁彥公......科主任們身先士卒做表率,當好抗疫戰(zhàn)場上的“排頭兵”,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線。
醫(yī)護黨支部的楊瑞華是一名“新手”,她說雖然此前已在腦海里完成過無數次采樣動作,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張口方式”,到實際采樣時,還是遇到一些特別的情況。盡管如此,楊瑞華每次都能靈活應對,完全不像一個”新人”。與她一組的中醫(yī)第二診區(qū)醫(yī)生張柱仁、綜合ICU護士周潔和劉浩然,相互幫助,都爭搶著上崗,想讓其他人多一點休息時間。楊瑞華說,“此時此刻,我們就是一家人。”
4月25日以來,北京的天氣風云多變,時而酷熱難耐,時而狂風呼嘯,時而陰雨綿綿。“華信人”克服困難,堅守崗位,高效作戰(zhàn)。據統計,醫(yī)院累計支援朝陽區(qū)核酸采集超過230萬人次。大家勠力同心,并肩作戰(zhàn),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大考下,黨中央堅持“動態(tài)清零”不動搖,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干,群眾跟著干,凝聚起團結抗疫的堅強力量。在孫河某社區(qū)采樣點,群眾排起了長隊,但現場幾乎沒有喧鬧聲,大家都自覺地保持距離,采樣完畢,每個人都會對醫(yī)務人員道聲謝謝,你們辛苦了!同理和共情讓這座城市無比溫暖。泌尿外科醫(yī)生王文佳說,群眾感謝的話語,讓我們充滿了力量。

第一附屬醫(yī)院支援核酸采樣工作人員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于是我們便擁有了奪取抗疫勝利的最大底氣和最堅實的力量。為了陰霾散去的那一天,讓我們彼此幫扶,共同守候。期待看見所有人摘下口罩后,露出最美的笑容。
(清華新聞網5月24日電)
供稿:第一附屬醫(yī)院
編輯:陳曉艷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