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9日,一場場特殊的“云上答辯”在網(wǎng)絡研究院舉行。
“云”的一端,是身處校園內(nèi)即將畢業(yè)的學子,另一端則是因為疫情無法到學校現(xiàn)場參加答辯會的答辯委員會專家們。
借助這樣的方式,網(wǎng)絡研究院完成了2名博士生和24名碩士生的學位論文答辯,保證了同學們的順利畢業(yè)。

網(wǎng)絡研究院博士生陸超逸在答辯會結束后為導師吳建平院士“云獻花”

“答辯天團”線上參加答辯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學位論文答辯,是每一位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學術活動。按照學校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答辯委員會所有專家均無法到學校現(xiàn)場參加答辯會。為了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為同學們舉辦一場莊重的學位論文答辯會,根據(jù)院長吳建平院士的專門要求,網(wǎng)絡研究院決定采用學生集中線下匯報、評委線上評審相結合的形式完成這次特殊時期的論文答辯。

部分答辯會議日程

吳茜老師與會場籌備工作組成員一起布置答辯場地
為了保證論文答辯工作順利進行,網(wǎng)絡研究院充分調(diào)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成立了以學生志愿者為主的答辯會場籌備工作組。在住校教師、院黨委副書記吳茜的現(xiàn)場統(tǒng)籌和籌備工作組成員的精心準備下,所有答辯場次都充滿了儀式感。

籌備工作組成員們懸掛橫幅、調(diào)試系統(tǒng)
“答辯會在‘云端’,儀式感不缺席!”按照這樣的要求,籌備工作組的成員們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格外用心,在線下會場懸掛橫幅、調(diào)試系統(tǒng),協(xié)助測試答辯流程,模擬獻花環(huán)節(jié),為答辯會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會務支持與保障。

多款虛擬背景,總有一款適合你


線上線下結合進行答辯報告
教學辦公室組織答辯秘書就網(wǎng)上答辯流程進行了專門培訓,各位答辯秘書還貼心地為同學和老師們搜集和準備了多款網(wǎng)絡會議虛擬背景。

答辯委員提問
答辯委員會的專家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確保答辯質量,答辯秘書提前多日將答辯相關材料發(fā)給了答辯委員會的各位專家。大到學術問題的把握,小到論文署名的規(guī)范,針對同學們論文中的問題,專家們進行了細致的問詢,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宣讀決議
經(jīng)過各組答辯委員會的認真評議,參加答辯的所有同學均順利通過答辯。每次答辯委員會主席宣讀決議后,線上線下都會響起默契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對同學們通過答辯的祝賀,更是對他們兩年多來克服疫情重重困難、圓滿完成科研學習任務的肯定!

“讓我看看哥哥姐姐們在研究什么……”
線上答辯休息期間,小朋友偶然“出鏡”的花絮,更是為答辯會增加了輕松的氣氛。

“隔空”合影留念
為了給同學們留下更加有意義的回憶,每場答辯會結束后都安排了合影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和答辯委員會專家“隔空”合影,并“遠程”為導師獻上鮮花,感謝導師多年來的悉心指導。

對于這次特殊的畢業(yè)答辯,參與的同學和老師都有很多感觸。
信息化技術中心黨委書記、碩士(二組)答辯委員會主席王繼龍教授說:“以網(wǎng)絡答辯收官,對網(wǎng)絡專業(yè)的同學而言多了一重特別意義,更留下一份特殊記憶。”

住校教師、院黨委副書記吳茜表示:“畢業(yè)答辯是同學們在校期間最莊重、最重要的時刻,雖然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為每位畢業(yè)生都提供一場充滿儀式感的答辯會,為他們的校園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

2017級博士生陸超逸認為:“線上線下結合的答辯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高標準和嚴要求。雖然無法向各位老師面對面請教略有遺憾,但是我們之間的交流依舊坦誠深入。”

“這是一次難忘的體驗!”2019級碩士生張超凡既是本次答辯的參與者,也是服務答辯的志愿者,全程參與了答辯的籌備組織。在他看來,評審專家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指導,答辯同學厚積薄發(fā)、求實創(chuàng)新的展示,工作人員自力更生、恪盡職守的支持,共同確保了答辯會的順利完成。
(清華新聞網(wǎng)5月21日電)
編輯:覃霞
審核:劉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