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園子惠風和暢,在全體校友的期待中,清華迎來了她109周歲的生日。原本該相約回家、共話發(fā)展的社科人,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只能在云端相聚,遙寄相思。為此,社科學院和其下設(shè)的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立足學院多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際需要,先后開展了彰顯學科特點的系列校慶活動。
4月25日上午,社科學院以“山河無恙,云樹有思”為主題,通過開展線上校友交流會、舉辦前沿論壇等方式迎接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校友回家,表達社科人愿祖國山河無恙,念同學云樹有思的真摯情感;4月26日,社會學系200余位師生校友以“抗疫中的清華社會學人”為題,舉辦慶祝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復系20周年系列活動,并分別以“疫情與社會”“疫情與經(jīng)濟”“疫情與治理”“疫情與生活”“疫情與世界”五個主題為分論壇展開交流;心理學系校友座談也于26日上午開展,120名師生校友參加活動,共話疫情中的心理學人和學科發(fā)展,展現(xiàn)清華心理人的科學使命和社會擔當。

社科學院校友在線交流
特殊時期,社科人同心戰(zhàn)疫,勇于擔當。在4月25日的活動中,社科學院院長、清華校友總會社科分會會長彭凱平對學院2020年疫情期間的工作進行了報告,著重介紹了在學院網(wǎng)絡(luò)教學、人才引進、學科建設(shè)、科研攻關(guān)、學生工作、校友工作、為國建言、服務(wù)人民等多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對未來前沿社會科學的學科布局及建設(shè)思路提出展望。清華校友總會社科學院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戎珂作校友會工作報告,介紹了疫情期間社科的學生和校友作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對2019級碩士王澤坤、2017級碩士張沛、2018級博士生楊澤云和2016級博士劉宇等學生參與一線抗疫工作所展現(xiàn)出的社科人的擔當給予肯定,并介紹了學院“110周年專項計劃”募捐項目及收到校友捐贈的情況。此外,交流會上播放的視頻《社科師生疫情時刻紀實》,記錄下了特殊時期社科師生自強奮進地過好每一刻的難忘畫面。

社會學系復系20周年線上活動
在“社科之聲”環(huán)節(jié)中,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王天夫以“清華社會學廿年”為主題,回顧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復系20年來的光輝歷史,為4月26日慶祝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復系20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社會學系嚴飛副教授主持慶祝社會學系復系20周年活動,系主任王天夫致辭,首任系主任李強通過視頻為系友送上祝福。王天夫介紹了社會學系從1926年建系到2000年復建至今的發(fā)展歷程,向全世界的清華社會學人發(fā)出了2020年9月清華社會學“復系20周年論壇”的邀請,并對20年來社會學系教師隊伍建設(shè)、歷屆畢業(yè)生情況,以及清華社會學系的重要學術(shù)品牌如李強教授的社區(qū)治理、沈原教授的勞工研究、景軍教授的公共健康等作了介紹。隨后,教師代表們先后發(fā)言,送上對母校與母系的祝福,分享自己的“清華社會學故事”。李斌作為社會學系首屆博士畢業(yè)生,回憶了自己在清華學習的成長點滴以及與老師們之間的生活軼事,喚起了在場師生對學生生涯的深刻懷念之情。
本次社會學系“云團聚”的另外一個“重頭戲”是系友論壇,五個分論壇的主題、召集人、主持人、發(fā)言人、發(fā)言主題等組織工作均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歷屆系友自發(fā)承擔。五個分會場進行了近3個小時的熱烈討論。

心理學系師生在線交流
疫情防控期間的社會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在心理學系校友座談會上,彭凱平介紹了近期心理學系幫助師生防疫抗疫以及面向社會開展心理學普及項目的情況。彭凱平介紹說,心理學系與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的“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得到23家機構(gòu)的支持,共邀請62位國內(nèi)知名心理學家、心理危機干預專家,開設(shè)120節(jié)線上課程,直接培訓86萬人次,回放觀看233萬人次,其他平臺播放1500多場,培訓600多萬人次,累積培訓上千萬人次。心理學系副主任李虹分享了疫情防控期間關(guān)于“人類與地球”關(guān)系的思考。參與座談的在讀本科生、研究生和國際學生分享了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科研的心得體會,并表達了對學校的思念之情。考慮到同學和校友無法返校的實際情況,心理學系副系主任張丹和孫沛還特地通過手機視頻直播的方式,帶領(lǐng)大家云游校園,一解相思情。1973年就在清華園學習并留校工作的樊富珉教授感慨道:“好激動!心理學系真的發(fā)展了。抗疫心理援助熱線參加接線的志愿者很多是我們的畢業(yè)生、在讀生、訪問學者、博士后,他們在面臨重大災難時,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來全心全力服務(wù)社會。我為有這樣的清華心理人驕傲!”

胡郁做客“前沿論壇”
在此次校慶活動中,科大訊飛執(zhí)行總裁胡郁做客“前沿論壇”,以“人工智能顛覆式創(chuàng)新及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演進”為題,生動闡釋了人工智能的前景、發(fā)展方向和商業(yè)生態(tài)體系,為校友交流活動注入了別樣的思辨活力。
山河無恙,云樹有思。短暫的相聚為今后更加長久的奮斗注入了力量,指明了方向。無論身在何方,我們都相信,未來屬于每一個鐵肩擔道義的清華社科人!
(清華新聞網(wǎng)5月6日電)
供稿:社科學院
編輯:呂婷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