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www.hi537.com/info/1173/87312.htm
清華新聞網(wǎng)9月24日電(記者 田姬熔 學生記者 劉弈佟 王志彬 攝影 李派 曹文鵬)為慶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百歲華誕,9月23日,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世紀物理情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杰院士主持會議。

邱勇致辭
邱勇首先向楊振寧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并向出席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邱勇表示,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委托教育部負責同志來校看望楊振寧先生,向他致以百歲生日的祝福并祝健康長壽,這讓我們深切體會到黨和國家對楊先生和楊先生這樣的大先生的尊重和關懷。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研討楊先生的學術思想,就是要總結楊先生科學研究的風格、品味和方法,讓更多的青年學生、學者了解體悟楊先生的學術思想,并將他的學術思想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努力為我國的基礎學科發(fā)展和重大科學突破貢獻力量。
邱勇表示,在9月22日慶祝楊先生百歲華誕時,楊先生深情回憶了他與一生的知心朋友鄧稼先先生在50年前的一段動人往事,他用半個世紀的人生歷程踐行了鄧稼先先生“千里共同途”的矚望。楊振寧先生仰觀宇宙、洞徹人間,有著一種臻于圓滿的大智慧;道融中西、情眷故園,有著一種臻于圓滿的真情懷。我們衷心祝福楊先生身體健康,相信楊先生一定可以看到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的光輝景象!
楊振寧先生通過電話連線向所有參會人員表達感謝之情。他說:“我一生中最關注的有兩件事:一是中國的發(fā)展,二是物理學的發(fā)展。今天的研討會討論了中國的物理學發(fā)展,把我最關心的兩件事情聯(lián)合在了一起,我相信照著目前的方向,中國的物理會大放光明的!”

葛墨林、文小剛、施郁、顧秉林、朱邦芬(從左至右)講述楊振寧先生的重要貢獻
在當天上午的研討會上,圍繞楊振寧先生在科教領域的主要貢獻,來自物理學界的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分享與探討。南開大學葛墨林院士用簡練的物理圖像介紹了楊先生的主要物理成就。麻省理工學院文小剛教授追溯了物理中的幾大變革,詳細介紹了楊?米爾斯理論,并分享了自己在此基礎之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復旦大學施郁教授表示,對于物理學之美的追尋貫穿了楊振寧先生的整個科學生涯。清華大學原校長、高等研究院院長顧秉林院士介紹了楊振寧先生為搭建中美兩國友誼橋梁、積極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交流和為中國打造能夠參與世界競爭的高水平科研平臺所作出的貢獻。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介紹了楊振寧先生的研究風格和品味以及楊振寧先生關于培育杰出人才的理念與想法。

圓桌討論會
在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張杰以楊振寧先生的文章《20世紀理論物理學發(fā)展的主旋律》開啟了整場討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介紹了粒子物理的發(fā)展歷程與面臨的挑戰(zhàn)。香港中文大學楊綱凱教授在討論中向年輕學子提出建議,要從小問題中提出大突破。猶他大學吳詠時教授展望了基礎物理學的未來發(fā)展,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向濤院士圍繞基礎物理的理論和應用進行研討,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蔡榮根院士則從宇宙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影響宇宙物理學發(fā)展的諸多新問題。

趙午、孫昌璞、潘建偉、薛其坤、翟薈、趙振堂、毛淑德、湯超(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分享前沿物理領域的重點研究成果
下午,圍繞前沿物理領域的重點研究成果,八位物理學界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分享與研討。美國斯坦福大學趙午教授介紹了新型的光源加速器——穩(wěn)態(tài)微聚束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孫昌璞院士結合楊振寧先生的研究成果探究了理論物理的發(fā)展趨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介紹了量子信息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院士講述了凝聚態(tài)物理學的最新進展。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翟薈教授梳理了楊振寧先生在冷原子物理領域的學術成果及該領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趙振堂院士指出了楊振寧先生對中國高增益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發(fā)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清華大學天文系毛淑德教授展示了系外行星和宇宙學領域的具體研究現(xiàn)狀。北京大學湯超院士介紹了生命科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在未來若干年可能的發(fā)展方向。
會上還宣讀了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物院研究生院、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南京大學物理學系等兄弟高校向楊振寧先生發(fā)來的生日賀信。
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lián)合主辦。兄弟院校及中科院、中國物理學會的專家學者,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及兄弟院系的師生代表等參會。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線上直播參會人數(shù)實時峰值達十萬人。

現(xiàn)場與會人員合影
編輯:田姬熔 邱收
審核:呂婷 曲田